商務部回應被增長質疑:數據有實體經濟支撐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針對我國外貿數據虛高的質疑,商務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姚堅昨日在外貿結構調整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統計數據總體上是有實體經濟作為支撐的,但我國對外貿易仍然面臨不小的壓力。今年…
針對我國外貿數據虛高的質疑,商務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姚堅昨日在外貿結構調整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統計數據總體上是有實體經濟作為支撐的,但我國對外貿易仍然面臨不小的壓力。
今年以來,我國貿易數據持續高于市場預期,特別是海關最新公布的4月份貿易數據延續超預期的雙位數增長。與之對應的是,周邊不少經濟體的貿易表現卻一直較為疲弱,內地與香港的貿易數據亦有反常,這讓貿易數據存在“水分”,對外貿易“被增長”的質疑聲一直沒有停歇。
對此,姚堅表示,最新公布的貿易數據雖然超出市場預期,但統計數據總體上是有實體經濟作為支撐的。其中,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新興市場的開拓,包括我國貿易便利化不斷的提升等,為我國發揮比較優勢提供了幫助和條件,至于有關質疑將有相應管控措施去規制,包括外匯、統計、貿易管理等。
在貿易恢復增長的同時,我國外貿結構調整也有不小進展。姚堅介紹,近五年來,我國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加快推進外貿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2012年,我國外貿順差2311.1億美元,比2007年減少11.9%,占GDP的比重為2.8%,處于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
數據還顯示,2012年我國對歐盟、美國等傳統市場進出口占進出口比重為44%,比2007年的50.2%下降6.2個百分點;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進出口快速增長,占我國進出口比重提高6.2個百分點。其中,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等金磚國家的進出口額分別增長188.5%、83%、72%和327%
“我國對新興市場非常重視。”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說,“2008年以來,中國企業向外開拓市場的勁頭很足。”目前,已經形成以巴西、阿根廷為主的拉美市場、以南非為主的非洲市場、中東地區和東盟市場四大新興市場。“這些國家和地區發展潛力巨大,中國企業的發展空間也很大。”
在出口地多元化之外,近些年,我國外貿國內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外貿經營主體不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發生積極變化、貨物貿易方式結構明顯改善、擴大進口取得積極成效、品牌建設保持良好勢頭、對外貿易質量逐步提升,這些都是取得的進展。
在被問及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雙反調查一事時,姚堅表示,中歐是重要的貿易伙伴,希望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他說,中國堅決反對歐盟設限,希望歐盟慎重對待此事,中國將維護中方企業的利益。
據媒體報道,歐盟執委會日前同意向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面板征收懲罰性關稅,平均稅率可能設在47%。歐盟將在5月15日布魯塞爾召開的會議上,征求所有歐盟國家貿易專員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