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借道離岸公司潛伏奧瑞金 避嫌“保薦+直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保薦+直投”非議不斷,中信證券(600030.SH)卻迎來收獲季節。在3月28日披露的2012年報“證券投資”一欄,中信證券所持1293.75萬股奧瑞金(002701.SZ)表現搶眼,在初始投資成本僅6510.57萬…
“保薦+直投”非議不斷,中信證券(600030.SH)卻迎來收獲季節。
在3月28日披露的2012年報“證券投資”一欄,中信證券所持1293.75萬股奧瑞金(002701.SZ)表現搶眼,在初始投資成本僅6510.57萬元情況下,該筆股權當期為中信證券貢獻高達1.6969億元收益。
但鮮有人注意到,中信證券高超財技背后,實際應歸功于另類“保薦+直投”模式:中信證券2008年4月保薦奧瑞金后,其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公司(注冊于香港,下稱中信國際)在2010年9-10月曲線參股奧瑞金,兩年后隨著奧瑞金上市,中信證券斬獲頗豐。
但即便如此,中信證券亦難避違規之嫌。
3月27日,奧瑞金披露2012年報,其前十大股東中并無中信證券身影,持1293.75萬股的是“佳鋒控股有限公司”(BestFrontier,注冊于英屬維爾京群島,下稱佳鋒控股)。
莫非中信證券和奧瑞金兩家年報數據出現烏龍?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目前奧瑞金第五大股東佳鋒控股實際與中信證券有股權隸屬關系,中信國際通過一家名為CSICapital,L.P的公司間接持佳鋒控股64.19%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信證券2003年上市以來首次通過境外離岸公司間接持有A股。
事實上,佳鋒控股某種程度扮演了中信證券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資公司的角色。
2011年7月8日,證監會下發《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下稱指引)規定,擬上市企業保薦機構等關聯人,“自簽訂有關協議或者實質開展相關業務之日起,公司的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產業基金及基金管理機構不得再對該擬上市企業進行投資”。
但事實上,2008年4月25日,中信證券與奧瑞金就IPO召開首次中介機構協調會,2010年9月-10月,中信證券間接參股64.19%的佳鋒控股正式入股奧瑞金,2011年5月,中信證券與奧瑞金簽署承銷保薦協議,2011年11月,在中信證券悉心輔導下,奧瑞金正式變更為股份公司。
毋庸置疑,中信證券旗下佳鋒控股曲線進入奧瑞金的時點,明顯晚于中信證券以奧瑞金保薦機構、主承銷商身份,實質開展相關業務時點。
針對該問題,奧瑞金上市法律顧問金杜律師事務所表示,《指引》追溯既往的適用主體范圍僅為“直投子公司”,而佳鋒控股并非中信證券直投子公司,因此不存在違反發布在后的《指引》等相關規定中追溯既往的情形。
金杜律所進一步稱,即使中信證券對奧瑞金的間接投資被監管機構認定違規,被要求糾正、整改或采取其他監管措施,也不會對奧瑞金IPO所需滿足的自身主體資格和發起人、股東條件等構成重大實質性影響。
2012年10月11日,奧瑞金以21.6元/股的發行價登陸中小板,此后,其股價一路絕塵,2013年以來累計漲幅達27.58%,遠高于滬深股市同期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