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豐慧:10年后購買力急降 外儲變毛非危言聳聽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持有的美債、美元儲備每天都蒙受巨大的損失,這在賬面上看不出來,但其實際購買力已經登上了下行電梯,正持續不斷地貶值。也許10年后,我們手里的3萬億美元儲備連3000億都比不上。——…
隨著美國第四輪量化寬松政策的推進,美元持續貶值,流入中國的短期資本將加劇。同時,隨著我國外貿形勢好轉,外貿順差將增加,外儲繼續攀升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而“外儲越增加,貶值壓力越大”的確是我們正在面對的一個窘境。公開信息顯示,在中國逾3萬億美元的外儲中,約70%是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產,剩下的大部分是歐元資產。目前,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和歐元資產都在較大幅度地貶值,如果將這逾3萬億美元外儲始終捏在手中,“再過10年,實際購買力下降到3000億美元”并非危言聳聽。
我們不應否認,在復雜嚴峻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面前,外匯經營管理機構為我國外儲的保值增值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外儲經營管理也向著規范化、專業化、國際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也應承認,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外儲保值增值和管理運用的難度越來越大。比如,以外儲中美元資產比例過大這一老問題為例,早就有專家建議外儲多元化,并提出拋售美元資產購進歐元資產。外管局采納意見,購進了一部分歐元資產,結果恰好撞到歐債危機的槍口上,歐元貶值得一塌糊涂,損失反倒更大了。再比如,一直有專家建議拋售美國國債,但仔細想一下:這么大規模的外儲資金,拋出美國國債后又能買什么呢?相比來說,美國國債還是收益相對穩定的投資產品。
不過,面對外儲保值增值的迫切性,我們也應該在外儲運用的三個方面再加大力度,做足文章:首先,美國等發達國家實行的超低利率貨幣政策已經導致美國國債價格上漲,這正是減持的難得機會,可拋出一部分美國國債,購買石油等大宗商品用于儲備;其次,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加大力度購買國內許多領域急需的高科技產品,鼓勵商業銀行向央行申請外匯貸款,用于支持國內企業擴大對歐美的直接投資和高科技產品進口;再次,加快企業以及其他投資者“走出去”步伐,特別是走向歐美國家投資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