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地區“一馬當先”增長格局漸被打破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十一五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區域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大積極變化,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增長格局逐漸被打破。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首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2011年,中部、西部和…
“十一五”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區域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大積極變化,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增長格局逐漸被打破。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首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2011年,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連續4年超過東部地區,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加快。
根據國家統計局科研所發布的2010年地區綜合發展指數報告,2000-2010年期間,中國四大區域的綜合發展指數穩步提升,其中東部地區由2000年的44.88%提升到2010年的65.32%,中部地區由2000年的35.93%提升到2010年的54.13%,西部地區由2000年的33.72%提升到2010年的52.23%,東北地區由2000年的38.96%提升到2010年的56.35%。
2001-2010年,東部、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綜合發展指數年均增速分別為3.82%、3.76%、4.18%和4.47%,在四大區域中西部地區增速最快,中部地區次之。
2012年,我國經濟增幅普遍出現下降,各地經濟增速維持東慢西快格局,上半年GDP增長東部最慢,東北、中西部分別比東部高0.86、2.10和3.58個百分點。第三季度,東部地區經濟增幅出現回升,但GDP增長依然最慢,前三季度,東北、中西部分別比東部高0.87、1.68和3.3個百分點,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經濟結構調整。東部一些企業特別是傳統的加工制造業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遭遇土地、勞動力等瓶頸制約,競爭優勢逐步喪失,于是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新的接替產業尚未發展起來,不足以彌補傳統產業市場份額的損失。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需不振影響。東部地區增速明顯放緩,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下降,2012年1-10月,東部地區貿易順差比上年同期僅增加137億美元,這主要是近兩個月的大幅增加所致,今年1-8月東部地區貿易順差比上年同期減少60億美元,外需的變化對東部地區經濟增長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三是受國內房地產市場主動調控的影響,東部地區消費增幅也受到一定影響。近些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悄然升級,由住房引致的消費是東部地區居民消費的大項,但東部作為房地產市場主動調控的重點區域,受影響比較大。
從前三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數據看,東部除福建增長15.8%(增幅并列第1位)、天津增長15.2(增幅列第19位)外,其余8省市增幅排名均在20以外,排名最后的4位均屬東部地區,分別為:浙江(13.2%)、北京(11.7%)、廣東(11.5%)和上海(9.1%).
四是東北和中西部地區受益于國家投資項目帶動,投資增幅相對較高,而東部地區在企業效益下滑、信心不足的大環境下,投資增幅相對比較低,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較弱。
五是經濟規模、發展階段不同,導致產生的政策效果不一。中西部地區經濟規模明顯小于東部地區,政策影響存在基數效應。同時,由于發展階段的不同,中西部地區慣性發展空間相對較大,對政策的敏感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