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須有清晰的戰略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熱門話題,中信證券并購里昂證券備受市場關注。中信證券副董事長殷可26日表示,作為本土最大的投資銀行,收購里昂證券是貫徹了國家的戰略,也是第一次中資金融機構控股一…
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熱門話題,中信證券并購里昂證券備受市場關注。中信證券副董事長殷可26日表示,作為本土最大的投資銀行,收購里昂證券是貫徹了國家的戰略,也是第一次中資金融機構控股一家海外的跨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也體現了中信證券清晰的戰略部署。
去年以來,隨著國內股票市場持續低迷,國內券商經紀、投行等業務均出現下降。中信證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9.20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2.38%。對于國內券商而言,要想保持在國內的競爭優勢,也要有強大的海外平臺相匹配。隨著中國央企“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和海外企業走進來,證券行業在一線業務中感到越來越大的來自海外投行的競爭壓力。
殷可介紹,雖然A股市場并不盡如人意,但是由于國際市場的變化,如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等,我國證券行業在海外的并購當中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在2011年排名里面,財務顧問和并購服務顧問的市場份額中,中信證券占比達到了8.46%,處于前五位。
中信證券通過近些年實施“走出去”戰略,完成了海外市場的基本布局。殷可表示,在亞太地區,中信證券簽約購買了里昂證券百分之百的股權,后者是亞太區頂尖的研究和銷售機構;在歐洲,中信證券與法國農業信貸集團在覆蓋歐洲客戶方面達成了多項合作安排;在北美、南美、澳洲,中信證券均與當地的領先機構,如巴西本土最大投行BTGPactual等,形成戰略合作,為中國客戶與這些地區資本市場的互動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
殷可著重強調,未來將保持里昂證券的獨立性。之所以中信證券收購一家以研究和銷售為主的券商,主要是著眼于投資銀行的發展模式變革。全球金融危機之后,華爾街的模式能不能再繼續生存?高杠桿的盈利模式能否適應形勢?在中信證券看來,未來投資銀行的經營模式將回歸到最基本的基礎——服務,給客戶提供服務,提供有價值的研究,提供好的客戶服務網絡,同時提供給客戶流動性,恢復中介機構給客戶流動性的安排。將來,中信證券將創造一種獨一無二的模式,在研究報告中為客戶提供各種不同甚至互異的觀點,有來自里昂證券的海外獨立觀點,也有來自中信證券本身的中國分析。通過這些觀點的論證與交流,讓客戶能夠參與其中,并獲得更深入的見解和更全面的信息。
殷可表示:“我們的判斷不能說一定代表投資銀行的趨勢,但是反映了中信證券對客戶服務的一個戰略安排。我們需要有差異化的服務作為基礎,在海外擁有獨立的觀點,這樣才會獲得海外投資人的認可,才能建立中資投行在海外的信用,并為中國上市公司走向海外提供實在的幫助。”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走出去”要融入當地社會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