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2月PMI重回臨界線上方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反彈能否持續待觀望中國經濟自9月份以來的企穩反彈趨勢得到了進一步的延續與確認。昨日,匯豐銀行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在時隔12個月后終于回到了象征榮枯臨界點的50%上方…
反彈能否持續待觀望
中國經濟自9月份以來的企穩反彈趨勢得到了進一步的延續與確認。昨日,匯豐銀行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在時隔12個月后終于回到了象征榮枯臨界點的50%上方,達50.4%,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其中,新增出口訂單指數上升尤其明顯。但是,由于訂單方面數據并不穩定,未來出口能否好轉仍待觀察。
臨近年末,從感恩節到圣誕節及新年,外需訂單使得PMI中新增出口訂單分項指數從10月份的46.7%升至52.4%。同時與訂單相配套的生產產出分項指數初值也創出了13個月新高,從上月終值48.2%跳升到51.3%。但新訂單指數從10月份的51.2%降至50.1%,顯示國內需求部分可能仍不穩定。
另外,從其他分項指數來看,被調查企業在11月份加大了采購、提升了庫存,但企業產銷價差有所收窄。其中,出廠價格指數從50.8%降至49.9%,購進價格指數從53.1%升至53.4%,這反映外需市場仍缺乏動力,而企業利潤可能因成本升高、售價降低受到負面影響。
在浙江義烏,中國義烏小商品指數也顯現了價格下滑的情況。去年10月,整個義烏小商品景氣指數值為1101.01,而今年10月則只有1012.51。有企業反映,外商今年訂貨時要求進一步降低價格,但是企業在人工和材料兩大成本上漲的情況下能實施價格調整的空間很有限。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回暖的勢頭仍在持續。但經濟的復蘇仍在初始階段,目前PMI指數仍低于其長期平均水平,就業指數也仍在50%以下,且11月新訂單指數擴張力度有所減弱,此外,未來外需前景仍難以樂觀。
與匯豐的判斷相似,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認為,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出口的強勁勢頭相符,不過其表現未必代表日后出口增長將保持強勁。
昨天,市場調查機構Markit發布了美歐PMI數據:美國11月PMI初值為52.4%,為5個月以來最高,顯示其制造業整體呈現溫和擴張。而歐洲仍然徘徊在榮枯線之下,其制造業產出和服務業產出都大幅下滑,尤其是服務業下滑幅度創下歷史新高。
Markit資深分析師TimMoore稱:“11月調查報告呈現出的景象是,德國經濟今年將以略微疲軟而非大幅下滑的表現告收,歐元區問題繼續沖擊德國國內企業和消費者信心。”Markit認為歐元區四季度經濟還將進一步大幅萎縮。
外需市場不穩定將影響到四季度中國的出口。宋宇對中國近期相當強勁的環比經濟增長能否延續持謹慎態度,認為一方面不排除2013年年初貨幣政策可能略微收緊,另一方面今年四季度財政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預計將弱于以往,而近期出口反彈幅度過大,超出了當前全球經濟增速可以支持的水平,預計出口增速將出現回歸并隨著美國可能出現的財政緊縮而進一步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