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掌控資金價格 貨幣環境總體寬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財政部聯合央行實施的500億元6個月期限國庫現金定期存款,在臨近年底的天時刺激下,利率走高至4.70%,為今年5月份以來新高。而同時,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卻依舊維持較為寬松的狀態,央行通…
昨日,財政部聯合央行實施的500億元6個月期限國庫現金定期存款,在臨近年底的“天時”刺激下,利率走高至4.70%,為今年5月份以來新高。而同時,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卻依舊維持較為寬松的狀態,央行通過逆回購已牢牢把握住了主動權。
廣發銀行金融市場部交易員顏巖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此次國庫定存利率走高,與整個市場資金面之間并不對稱。從回購利率的變動來看,幅度都很微弱。這次的國庫定存利率上漲,除了與臨近年底商業銀行考核壓力有關外,其6個月的期限跨越元旦、春節甚至明年的五一勞動節,期限優勢也很明顯。
央行公告顯示,昨日該期國庫定存為今年第十三期操作,期限為6個月,數量500億元與上期持平。同時,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為4.0994%,較前一日微跌0.11個基點。
顏巖指出,一方面,外匯占款的回升趨勢尚未確立,市場資金最大的來源就是央行逆回購操作,央行可以藉此很好地掌控流動性;另一方面,銀行機構各自的業績考核標準有異,4.70%這樣的價格也不算高,可以充當一般性存款。
另一位上海的外資銀行人士表示,國內銀行或許從2013年開始就要實行巴塞爾協議3了,美國那邊雖然宣布可能會推遲實施,但并不表明國內也會推后。出于這一考慮,銀行也都想盡早獲取足夠的資本金。
實際上,財政部今年所實施的國庫定存招標次數,也成為有史以來最多,截至目前11月中旬就已達到13次。摒除2006年至2008年試行期外,2009年以來的3年中,每年的招標次數也不過11或12次。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后發現,今年的國庫定存利率與Shibor間的利差,由年初的正利差變為年中的負利差,央行降息后再次由負轉正,迄今為止利差則逐期放大。數據顯示,今年3月22日那期國庫定存利率為6.80%,遠超Shibor約165個基點,拉存款壓力巨大;6月19日那期的利差則顯示為負80個基點;9月份開始利差轉正至5個基點,昨日這一期則已達到60個基點,逐次變大。
“銀行新增信貸規模與此之間也有緊密聯系,今年3月突破萬億,在存貸比考核要求下,對存款的需求自然也水漲船高。”招商銀行總行高級分析師劉俊郁認為。
劉俊郁對記者說,央行今年開始暫停央行發行,并用逆回購逐步取代之。也就是說,央行通過這一資金“批發價”調控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水平,既著眼于數量又管理好了價格,靈活性很強。昨日的國庫定存,則主要是由財政部招標的,兩者的出發點并不一樣。
央行日前也發布了今年10月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對此,國海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報告認為,總體上看,盡管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下滑,但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同比增速上升,貨幣環境維持總體寬松。報告認為,這將會支持投資增速回升及經濟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