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還是L形? 中國經濟回升走勢引爭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無論是經濟運行指數,還是經濟先行指數,9月的數據都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企穩跡象。9月,低迷已久的出口增速大幅反彈至9.2%,比8月份高出7.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亦增長9.2%,比8…
無論是經濟運行指數,還是經濟先行指數,9月的數據都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企穩跡象。
9月,低迷已久的出口增速大幅反彈至9.2%,比8月份高出7.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亦增長9.2%,比8月回升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達14.2%,比8月回升1個百分點。這是經濟運行指數。
從經濟先行指數來看,PMI指數比8月回升0.6個百分點,消費者信心指數則比上個月回升1.4個點。
以上數據都表明,中國經濟的企穩已無疑義。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亦表示:“我們初步判斷,當前國民經濟運行正在由緩中趨穩到筑底企穩轉變。”
但是,企穩之后,中國經濟將在底部徘徊多久?反彈何時開始?怎樣展開?業內專家對于經濟筑底后究竟是U形反彈還是小L形反彈,正在積極探討。
四季度經濟開始上行?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經濟最壞和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在安信證券18日的宏觀策略電話會議上,高善文表示,無論是從經濟增長來看還是從通貨膨脹來看,甚至包括從企業盈利來看,一個大的U形調整格局左側的底部已經出來了,甚至已經過去了。這看起來已初步形成支持經濟在中短期出現一個比較弱的恢復的局面,經濟接下來出現向上的比較熱的恢復的趨勢,應該說是一個相對概率比較大的事件。
高善文在會上提到幾個明顯的支撐依據,一是在存貨調整方面,短期之內存貨調整對經濟產生向下的壓力已經消失;二是全球制造業或者全球工業很可能即將經歷一輪比較溫和的但在中短期之內向上的周期。如果全球制造業周期重新掉頭向上恢復,并且帶動全球PPI的恢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帶動中國出口的上升,帶動與出口有關領域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進而帶動一部分周期性行業盈利的恢復。
此外,高善文表示,政府投資雖然過去幾個月在數據面上實際較弱,但也是處于一個趨勢性的恢復過程之中,而拖動經濟向下的力量,無論是私人部門的投資還是房地產的投資,很可能都已經是跌無可跌;最后,短期的和長期的社會融資總量的指標包括貨幣信貸的指標,都出現了企穩反彈的跡象。
盡管支持一個U形調整格局,但高善文暫時認為中國經濟在相對偏短期內是一個相對比較弱的恢復,并傾向認為是一個小L形的恢復,在中短期內不太可能是一個U形的恢復。三季度應該就是經濟調整的底,四季度以后整個經濟就會往上走。
民生證券的分析師郝大明和張偉在其報告中也認為,三季度經濟觸底企穩,四季度經濟同比增速小幅回升。他們提出的理由在于四季度的需求會有所好轉:一方面,隨著美國、歐洲和日本繼續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加上歐美傳統消費旺季來臨,海外需求將繼續好轉,出口增速將高于三季度。另一方面,隨著國家投資和穩增長措施的逐步到位,四季度投資和消費的增速也將高于三季度。
但他們認為四季度的經濟回升幅度將會有限:四季度GDP將會同比增長7.6%,比三季度高0.2個百分點,而全年則在7.7%左右。這個預測的支撐是:房地產投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鐵路投資同比增速上升空間有限,而在房價繼續上漲壓力之下,政策對樓市調控政策的放松空間有限,經濟回升的幅度亦因而有限。
9月的反彈或存不確定性
來自瑞銀證券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則明確表示,至少從目前來看,經濟形勢將是L形反彈。汪濤認為,其計算的中國GDP季調環比折年率在一季度已經見底了,二季度有小幅提升但仍低于7%,三季度則回升至7.6%,四季度的季調環比折年率會比前三個季度都要高,但因為基數的原因,四季度的同比增速可能比三季度還會稍低一點,所以四季度才是最后的底部。由于反彈的力度不是很強,只是略有好轉,因此汪濤將其稱為L形反彈。
汪濤表示,市場上對實體經濟是不是有好轉還有一些爭論,從企業層面來看,企業盈利還在下降,包括訂單、庫存等各個方面其實沒有出現所謂的復蘇,但她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去庫存告一段落,加上上游包括大宗商品的價格也下來了以后,企業利潤就會有向上擴展的空間,所以四季度是企業盈利的底部,之后會反彈。
高盛高華經濟學家宋宇認為,出口強勁增長和國內流動性放松推動9月份實體經濟增速顯著回升,政策進一步放松的緊迫性降低,但認為9月的反彈力度可能存在不確定性,因為季末月份(3、6、9、12月),自2011年以來,除了2012年6月以外,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幅都高于前月水平。這種傾向性無法通過季節性因素來解釋。另外,零售額數據的反彈應謹慎看待,不能簡單將零售增速上升看作實際居民消費趨勢增長大幅走強的信號。
宋宇表示,倘若國內政策基本保持穩定,復蘇勢頭的可持續性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需。宋宇預計,外需將持續溫和復蘇,并維持2012年7.6%和2013年8.0%的GDP增速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