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外貿有望繼續回暖
來源:中國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受益于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密集出臺多項促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9月份外貿同比、環比增速均較上月回升,當月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雙雙創歷史新高。一些先行指標顯示,外貿經營將低位趨穩,預計…
受益于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密集出臺多項“促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9月份外貿同比、環比增速均較上月回升,當月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雙雙創歷史新高。一些先行指標顯示,外貿經營將低位趨穩,預計四季度出口仍將保持溫和增長。
第四季度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仍顯不足,制造業持續萎縮,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四個月低于5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3.3%,低于2011年的3.8%。其中,發達國家增長1.3%,低于上年0.3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增長5.3%,低于上年0.9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將出現衰退,金磚國家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增長率均將低于2011年。未來一段時間內,外部需求下降態勢難有根本性轉變,國際產業競爭加劇,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外貿發展的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從國內情況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勞動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第四季度進出口增長依然面臨較大困難。
同時也要看到,國內外環境中出現一些積極變化。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復蘇跡象,9月份美國失業率為7.8%,為2009年1月以來最低。主要經濟體相繼出臺量化寬松政策,短期內起到壓低國債收益率、降低債務成本、穩定市場的作用,為低迷經濟注入流動性和活力,有望對世界經濟復蘇起到一定支撐作用。中國國內經濟低位企穩。9月我國制造業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逼近50%的榮枯分水嶺,為今年5月以來的首次回升。新訂單指數為49.8%,比上月回升1.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來自客戶的產品訂貨量降幅明顯收窄。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8.8%和47.7%,比上月回升2.2和0.7個百分點,預示未來出口可能有所好轉。反映我國消費品市場和出口情況的“義烏小商品景氣指數”9月已回到指數基點1000上方,景氣指數見好表明外貿經營將低位趨穩。總體而言,預計四季度出口仍將保持溫和增長。
另外,前期穩增長政策措施在第四季度將陸續落實到位并發揮作用,自10月1日起取消海關監管手續費,免收第四季度所有法定檢驗檢疫物出入境檢驗檢疫費。這對于緩解當前外貿遇到的困難,提振中小企業信心,促使外貿逐步回穩將起到積極作用。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四季度外貿有望延續9月份的回升態勢并實現小幅反彈。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預計第四季度出口增速或個位數趨穩。隨著四季度國內經濟增速筑底企穩,我國進口需求將逐漸回暖。國家擴大進口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回漲,也將推動進口增長,預計未來幾個月進口增速將小幅回升,今年全年外貿順差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當前外貿企業的主要問題是傳統市場空間縮小和盈利空間壓縮。企業要在逆境中求生存,生存中謀發展必須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增強競爭力,建議政府有關部門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首先,抓緊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意見所涉及的相關措施。外貿企業企盼各項政策全面、完整落實。政策落地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微調,未來還應繼續出臺一些有利于中小外貿企業發展的政策。
其次,繼續加大外貿轉型升級支持力度。要著力扶植高成長性企業,創造有利環境支持企業調結構和轉方式,調動企業內生的增長動能,提高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
第三,研究進一步擴大開放,鼓勵先進技術設備進口的政策。目前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增速雖然有所回升但仍為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區間,利用外資連續10個月負增長或接近零增長,后勁令人堪憂。要扭轉這一頹勢,必須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在更高水平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重點增加進口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