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東部:沿邊地帶的機遇與困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這是一次遙遠的采訪。經過的城市,包括牡丹江,雞西,七臺河,佳木斯,更遠的邊境地區,則包括虎林,密山和同江,它們多位于黑龍江最東部。這里呈現的面貌已不是傳統意義上散著鐵銹氣息的老工…
這是一次遙遠的采訪。
經過的城市,包括牡丹江,雞西,七臺河,佳木斯,更遠的邊境地區,則包括虎林,密山和同江,它們多位于黑龍江最東部。
這里呈現的面貌已不是傳統意義上散著鐵銹氣息的老工業基地。在全省近年開展的城鄉房屋改造運動中,城市變得煥然一新,時時得見童話世界里才有的活潑色彩。鄉村低矮的平房也大都改了磚瓦,矗立在田野之間,從疾行的車窗中望去,像歐洲的小鎮。
對旅行者而言,這是黑龍江最好的季節,氣候宜人,人流稀少,滿眼青山綠地。
但這仍是全省經濟較弱的沿邊地帶。
結構調整是重要課題
這次行程中,印像最深刻的要算它的農業了。
這一領域地處三江平原腹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帶之一。沃野千里,加上人口較少,使這里的農民比內地農民擁有更多的土地。除了報道過的虎林,在同江,農民人均耕地更達到40畝。
依靠水稻的銷售,不少農民改變了過去的困頓,過上了新的生活。
但在跟多地的農業官員交流過程中,發現整個農業仍存在問題。
一是黑龍江去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14.1億斤,躍居全國第一,已很難進一步增收。二是農業規模化。如虎林有259萬畝耕地,經流轉實現規模化只有49萬畝,這不利于田間的標準管理和大型機械的實施。此外,農田水利投入不足,未能根本擺脫靠天吃飯的命運。
與農民相對應的是這一區域工業轉型的艱難,尤其是資源城市。如佳木斯,其工業經濟甚至沒有占到全市經濟總量的三成。
工業不能迅速發展,會給城市化、農業人口轉移、農業規模化帶來一系列影響。這些城市也紛紛提出了工業強市的目標,但整個過程可能并不輕松。
這些傳統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在經濟轉軌中,原來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地方產業由于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大量倒閉,而新的支柱產業并未能迅速形成支撐力量。
轉型需要大量技術資金投入和產業培育,而成為地方經濟主體的中小民營企業很難承擔起這個責任。
同時,由于地域原因,招商很難。“東部企業要來投資,肯定會首選哈爾濱。”一個地方官員說。
工業不景氣某種程度也影響到城鎮居民的收入。2011年,黑龍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6元,居全國倒數第四,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3979元。
農業為主的經濟對黑龍江財政影響也非常大。2011年全省GDP12503.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620.3億元,僅占生產總值13%左右。
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將是這一區域重要的課題。
同時,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產糧大省,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大,還是重要的生態保護屏障,對這一區域,國家也許應考慮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
邊貿的危機感
因為地緣優勢,外貿是黑龍江重要的發展戰略。
在這幾個沿邊城市一路采訪下來,聽到不少俄羅斯遠東的故事。
比如這個民族的慵懶。還有基層官員的腐敗。一個在俄羅斯有投資的企業說,曾有一位俄羅斯官員讓他找人手幫著建房,過去一看,是一塊空地。這意味著他要幫這位官員蓋一幢房。
更多的抱怨,是政策的多變,給投資增加了風險。
雖然有種種問題,但遠東地區巨大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仍然吸引中國人前去投資。
同江有位企業老板舉例說,現在俄遠東地區正改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磚塊,一塊磚當地價格為12盧布,相當于2.4元人民幣,而從國內運過去,成本加關稅才一塊七八左右。“這是多高的利潤呵。”這位老板說。
邊貿生意的確給沿邊帶來很大活力,但對距離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的目標相距甚遠。2011年,黑龍江全省對俄貿易才185億美元,占經濟總量的份額非常之低。
現在這些區域的政府已有很強的危機感。
一方面有來自東部發達地區的競爭。2010年,黑龍江對俄出口總額已經落后浙江、廣東,排第三,排名第四的江蘇與之差距也在縮小。
另一方面的危機來自日本和韓國。“韓國主攻遠東地區的電子產品市場,到處可見三星的產品宣傳,這后面有國家清晰的戰略支持,不是靠企業個體就可做到的。”牡丹江市商務局副局長趙國棟說。
牡丹江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出了口岸后退,以整個黑龍江重點城市為經濟腹地來發展對俄貿易的戰略。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黑龍江的沿邊開放或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也許會改變這個區域對俄貿易的格局。
體制和文化的困惑
在采訪中還感受到,這一區域的發展還要克服許多體制和文化上的障礙。
由于特殊的發展歷史,黑龍江的領域內布局了農墾、森工兩個特殊機構,對地方而言,還有一個掌握了采礦權的省直企業龍煤集團。這幾大集團占據了地方最優資源,人口也具相當比例。
這樣布局有其合理性,如農墾集團便為地方現代農業的發展做出了示范效應,同時也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商品糧。
但另一方面,一個后發地區往往需要政府動用行政力量,來進行全方位的資源配置。但這樣的格局之下,使得地方政府真正掌握的資源非常有限。
在采訪中,不少地方官員還認為,省級政府集中了太多權力,使地方活力不夠。“全省幅員這么廣大,較遠的地方一趟一趟往哈爾濱跑,是非常消耗時間和效率的。”一位地方官員對記者說。
在討論地區經濟為什么發展不力,很多人還將重要的原因歸結為這里的自然因素。
首先這里冬季長達半年,許多行業深受影響,比如建筑業。而長達半年的“貓冬”也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節奏。在東北農村,不少農民的冬天便是在室內打牌喝酒度過。
其次,就是黑龍江自然資源“過分”豐富。“不論如何都不會餓死。”所以有小富即安的心態。
“這里的人們不愿外出打工,不想創業,不想做辛苦的事”,佳木斯一位企業老板說,總之是“小錢看不上,大錢找不來”。
因此,建立新的文化,重塑奮斗精神,對黑龍江來說也非常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