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利率時代的意義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過去10年的很多時候,我們的1年期儲蓄利率都低于年度的通脹水平。這樣一個負利率的時代,被不少經濟界和投資界人士認作是,中國這一輪房地產大漲價、投資大躍進的政策始因,甚至是最大的原因…
過去10年的很多時候,我們的1年期儲蓄利率都低于年度的通脹水平。這樣一個“負利率”的時代,被不少經濟界和投資界人士認作是,中國這一輪房地產大漲價、投資大躍進的政策始因,甚至是最大的原因。
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下滑,通脹水平的明顯下降,我們或許有望迎來一個“正利率”的時代,至少一些有見地的機構這么認為。如果這是真的,正利率時代對于股市投資者而言,意味著什么?
資產價格將被壓制
星石投資是業內少數明確提出“正利率時代”到來的機構。其首席策略師楊玲表示,據星石測算,自6月份起隨著翹尾因素的明顯降低,總需求的不斷收縮,下半年CPI可能會延續迅速下降趨勢。長達兩年的負利率時代也終于宣告結束,
“長期看,正利率時代悄悄來臨意味著投機時代的尾聲。過去幾年,由于實際利率為負,通過不斷放大杠桿,瘋狂炒作各類資產能獲得難以置信的高收益。炒房子、炒黃金、炒藝術品、炒紅酒白酒、炒大蒜……杠桿越大,財富積累越快。但是一旦負利率時代終結,高杠桿率的投機行為會承受正利率風險。曾經暴漲的資產價格將受到壓制。”
一句話,這是一新的時代,資產投機者的夢魘時代,價值投資者的復興時代。
經濟轉型的需要
那么是什么導致負利率時代終結,正利率時代的開啟呢?過去那些政策、企業、市場的環境突然不存在了嗎?中國巨大的流動性會向何處去呢?
星石對此的解讀是,原有的模式已運行至頂峰。“過去高通脹的負利率時期,中國資產泡沫被漸漸吹起,同時國內杠桿率在這個過程中也被拉升得很高。目前國內的M2/GDP已經達到了1.8倍,是美國的3倍,這幾乎高居全球之冠。因此,在未來的二三年內,國內將處于一個去杠桿化的進程,盤踞高位多時的資產價格將緩慢回落。”
而鑒于資產杠桿消化的過程會比較長,星石順勢預期可能正利率的延長時代會較長。
類似的看法,在公募基金中也有一定市場。包括銀華、匯豐晉信等基金在2季報中或明或暗的表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轉型路途遙遠,過程曲折,因此要提防經濟下滑的深度。
通脹幽靈的陰影
那么關于通脹幽靈呢?
事實上,這可能是目前市場宏觀討論的核心問題。
不少基金經理認為,鑒于中國人口紅利的接近尾聲,中國通脹問題正在前所未有的凸顯出來。有關部門抓住今年時機,不遺余力的推動資源價格調整的目標,似乎也正是為了推動經濟增長的資源使用集約化,緩解未來的資源瓶頸,因此,近年內,中國的通脹水平恐怕不會太低。縱觀基金2季報就可以發現,確實有相當比例的機構認同這個看法。
而星石的看法是,恰恰是因為目前資源和人力價格壓力較大,因此,政策制定者對于貨幣政策的態度會空前審慎。在資產泡沫沒有消化完畢之前,央行重新開閘大放貨幣的概率也不大。因此,正利率時期有望維持。因此,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才會更樂觀。
正利率或負利率,或許就是下半年的關鍵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