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調低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8%
來源:南方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中將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下調為3.5%和3.9%,其中發(fā)達經濟體今年增速為1.4%,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也降為5.6%。值得…
回顧今年2月6日,IMF在《中國經濟展望》報告中即預計: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放緩至8.2%,并預計“中國面臨著來自歐洲的實實在在的巨大風險”,除非中國推出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計劃。
全球經濟下行拖慢中國GDP增速
在最新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IMF將2012年全球經濟預測增長率由3.6%調低至3.5%,警告增長前景取決于迅速的政策行動。
“相比這些對基線預測的修訂,下行風險的增加更令人擔憂,”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全球復蘇仍在繼續(xù),但勢頭很弱,它略為弱于我們在4月份的預測。”
IMF的警告凸顯了世界經濟所處的危險狀態(tài),世界經濟受到新興市場增長放緩以及歐元區(qū)動蕩的打擊。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也傳來了更多壞消息:該國6月零售額比5月下降了0.5%。這是美國零售額連續(xù)第三個月環(huán)比下滑,進一步證明美國增長已陷入停滯。
“現在歐洲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美國也是緩慢復蘇,失業(yè)率時好時壞,基本還是處于經濟復蘇的初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江判斷,IMF年初做這個預判的時候可能對美國還抱有很大希望,近期的一系列經濟數據表明并沒有想象中這么好。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微調和全球經濟下滑是有關系。”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教授涂永紅分析,我們前兩年的出口,受歐洲經濟危機和美國經濟的影響,對它們的出口是下降的,都是通過對非洲和新型市場主體的出口來彌補的。
但是中國會不會推出大規(guī)模經濟刺激計劃,業(yè)內人士態(tài)度審慎。
“中央多次表態(tài),要穩(wěn)增長。那么固定資產投資的擴大就成為重要看點。”林江估計中央部門和部門之間對擴大投資會有不同看法。比如減息會不會帶來房地產市場的牽引,讓房價反彈?發(fā)改委要保投資和增長,都要靠項目拉動,會不會引發(fā)新一輪地方債務惡化?出臺這些政策中央都是比較謹慎的。
“大規(guī)模的刺激政策對中國是一個兩難選擇。”涂永紅也有相似的看法。
歐洲央行啟動量化寬松難預計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歐元區(qū)經濟將萎縮0.3%,明年僅能實現0.7%的微弱增長。意大利和西班牙今明兩年經濟都將陷于衰退泥潭,而德國和法國經濟增速低迷。
IMF在報告中建議歐盟領導人應及時執(zhí)行歐盟峰會宣布的措施,同時進一步加強銀行業(yè)和財政聯盟。并指出,歐元區(qū)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放松的余地。
IMF表示,“在弱得多的近期環(huán)境將抑制價格壓力之際,貨幣政策也需要做出有效的反應,包括更多的非常規(guī)措施”。
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門主管何塞·比尼亞爾斯呼吁歐元區(qū)立即采取行動,增強主權與政府資產負債表。他表示:“貨幣政策已爭取到寶貴的時間,但政治領導人需要好好利用這些時間以取得進展。”
那么歐洲央行會不會重啟新一輪的量化寬松?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從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來說,歐洲央行應該重啟量化寬松。但是現在情況復雜,歐洲國家銀行體系通過IMF或國際組織的融資得到一些流動性,只是并沒有把這種預期流動性發(fā)到市場上形成活力。只是左手到右手,根本沒有到實體經濟。有些人擔心流動性發(fā)放出去沒有辦法確保資金得到好的使用,做更多流動性無非最后會形成流動性陷阱,歐洲經濟復蘇有可能遙遙無期。業(yè)界對歐洲經濟信心不足。
林江還提出了他的擔憂:如果流動性創(chuàng)造了,反而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沒有好的經濟效應,等于把錢扔進黑洞打水漂了。所以歐洲央行對寬松政策也是很謹慎。歐洲各國目前重心還是要穩(wěn)定財政紀律。
新興經濟體亦承擔下行風險
歐美經濟的不振曾在國際社會上讓新興市場無形中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但是此番IMF發(fā)布的報告中,也把今年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的經濟預期降為5.6%,2013年為5.9%。IMF提醒新興市場經濟體,由于尚未逃脫感染效應,而且還在應付其自身具有的脆弱性,政策制定者應繼續(xù)做好準備,以應對貿易下滑和資本流動高度波動。
對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有分析表明,短期內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主要與外部因素有關。2011年中期以來,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慢部分是為應對經濟中的過熱跡象而采取的緊縮政策。但之后政策開始放松,這應該會在2012年下半年產生影響。
“目前來看,不管外界對IMF的預測怎么解讀,我都認為新興經濟體國家還是一個強動力。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國。”林江解釋道,畢竟從經濟循環(huán)規(guī)律來看,西方不亮東方亮。
但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教授涂永紅卻有不同看法。她認為,新興經濟體拉動全球經濟的說法夸張了,它們沒有這個力量。新興經濟體要想真正帶動全球發(fā)展,是要有條件的。比如說,技術上有制高點;要有新的投資領域;或則它們的收入增長,產生拉動消費效力。但是絕大多數新型市場的國家在這三個方面是不成熟或者不穩(wěn)定的。說它們拯救歐洲危機和重振全球秩序是言過其實了。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經濟透視:外資仍然青睞中國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