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兩會將再次點燃A股激情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龍年到,小牛跑,中國A股短短一個月連續突破60日均線,再破120日均線;兩會前一周小牛有些猶豫,似乎顯得上攻乏力,有些股票出現了平倉跡象。很多分析師認為小牛要歇口氣了,大盤起碼要會回頭…
龍年到,小牛跑,中國A股短短一個月連續突破60日均線,再破120日均線;兩會前一周“小牛”有些猶豫,似乎顯得上攻乏力,有些股票出現了平倉跡象。很多分析師認為小牛要歇口氣了,大盤起碼要會回頭考驗2300點60日均線支撐力度。但是,我自去年末就預言中國股市龍年漲勢將十分驚人,同時不斷地修正牛市到來的時間。原來認為兩會前僅僅會有一次小牛市,兩會前后會出現回吐,再次測試60日均線,以便讓更多的投資者進場,包括讓社保基金養老金入場。隨后才有行情。但在兩會前,我的預期更加積極,認為兩會后大盤將突破2500點,直奔2800而去。
判斷中國股市將出現大牛市行情的基本面依據在哪呢?支撐股市持續上漲的資金在哪呢?我看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一是中國股市兩年大趨勢與全球股市完全相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牛市,甚或大牛市(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唯獨中國連續兩年墊底,連年熊市。中國股市走熊不是因為中國經濟衰退,相反卻是因為中國經濟太好,不是因為中國市場流動性太緊,而是流動性中的45%左右流向了房地產市場。如果對比一下全球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就會明白,人家是房地產價格不漲或漲幅不大,股市才成為流動性宣泄的大水庫,而中國是房地產市場暴漲,無論什么企業都想千方百計地進入房地產市場,地產價格暴漲幾十倍,房價上漲十幾倍,股市不僅不是水庫,而成為“抽水庫”。
為什么今年會變?因為房價真正下跌將從今年開始。從各方面匯總的數據顯示,房地產商真的扛不住了。2011年為什么房價下跌不明顯,一是絕大多數房地產商在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日子還好過,2010年包括2011年前三個月房子賣掉了很多,貸款也很容易(地產抵押)拿到,雖然遇到宏觀調控,但房價上漲預期還在,大量資金仍然繞過銀行系統不斷地進入房地產市場,包括各種各樣的高利貸。但在房地產調控持續了18個月之后,相當多的房地產商扛不住了。有數據顯示,到2011年底,房地產商總的現金流為負數,說明大約50%的房地產商已經面臨資金鏈斷裂,只要輕輕地推上一把,甚至不用推,房地產商必然開始甩賣,房價將因此急跌。雖然房價下跌會引起經濟進一步下滑,但從流動性逆轉角度分析,新增資金將主要流向股市,否則沒有地方去,因此,房價將與股市呈現蹺蹺板效應。兩會之前,我與一些地方兩會代表討論提案情況,發覺很多代表委員都希望房地產調控能夠稍微松一點。但從官方表態看:正因為很多地方政府官員希望房地產調控有所放松,因此中央政府才不會立即放松,不給這樣的預期。預計兩會將不斷地重申房地產調控堅決不動搖,尤其是要強調房地產市場去投資化,由此形成房價下跌的一個重要推手。而當房地產被去投資化之后,剩下的投資品市場只有股市。至于全球流動性的轉移,目前看不可能成為趨勢,雖然美元上漲會使一些流動性離開中國,但相比流動性從房地產市場的退出潮,那是小巫見大巫。而且由于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實質性衰退,很多海外資金還可能流向中國,尤其是流向剛剛走好的中國股市。
第二,中國股市走出中長期牛市的最大原因還是中國經濟體質改革會在兩會后略微加速。雖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阻力很大,政治體制改革阻力更大,反對的聲音不小,但很明顯,中國政府決心推動進一步改革的決心已經下定,它不會因為換屆而動搖,相反會因為換屆而提速。從各方面信息匯總,下一步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攻關,一是階段性地強調適度國退民進,要真正地擴大民營企業準入范圍,各種政策向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傾斜。而從歷史上看,民營企業在獲得政策支持后,其資金實力強大,往往會將股市作為蓄水池,股市走牛的機會大;二是人民幣國際化加速,進出流動性更加平衡。很多人以為,人民幣國際化起步,例如人民幣結算擴大到每一個進出口企業,會使人民幣外流,不利于國內流動性改善。這是只看到一面,人民幣出境的越多,國內通貨膨脹壓力越小,越利于適度放松貨幣政策。同時,人民幣國際化起步不是大放水,而是更靈活地調節境內外人民幣市場,有進有出。對股市流動性的影響是正面的;三是資本市場改革將大動干戈,有可能掀起反腐風暴,尤其是在新股發行領域。
第三個原因是十八大前的維穩需要,由于各方面,各條戰線都要維穩,股市不具備大幅度下跌的空間。維穩是兩會期間突出強調的共識,政治上維穩,經濟也要穩,股市更要穩。維穩需要雖然不能推升大行情,但卻會封殺下跌空間。目前看,重慶事件處理較好,有利于大環境穩定。按照常識,如果政策需要股市穩住,2300點一線就是政策底,那么高點至少會在哪呢?起碼不會是2500點——一旦突破,目標將指向2800點。
從周末各方面信息分析,兩會召開之后股市還將震蕩上行,而且很可能在本周燃起突破2500點的激情。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擴大內需仍是今年的主題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