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末日銀行放貸疑千億 監管層警示首月信貸沖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2年1月份剛掃尾,有關月末信貸沖刺的傳說仍在上演。2月1日,一位接近國有銀行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1月最后一天銀行業發放貸款高達1000億,在他看來,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有望突破9000億!
2012年1月份剛掃尾,有關月末信貸沖刺的傳說仍在上演。
2月1日,一位接近國有銀行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1月最后一天銀行業發放貸款高達1000億,在他看來,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有望突破9000億。不過,上述消息尚未得到有關部門的正面核實。
此前,本報記者獲得的權威消息顯示,1月前28天,工農中建四大銀行新增貸款3000億元,股份行新增貸款逾1000億。以此推算,首月前28天全國貸款投放規模在7500億-9000億之間,離市場普遍預測1.0萬億-1.1萬億的新增貸款值尚有不小差距。
2009年以來,連續三年上演首月過萬的信貸沖刺戰,可能在2012年遭遇到不小的挑戰。2月1日,接近銀監會的人士透露,在1月11-12日召開的2012年大型銀行監管工作會議上,銀監會有關領導曾明確暗示,“1月份(貸款)別太往上沖,如果1月份增長得很快,到后邊自己的困難會比較大。”
然而,監管層暗示的背后,恰是銀行后繼乏力的信貸沖動。如果觀察1月份不同時段銀行存貸款的表現,可看到在存貸比、額度管理等監管紅線之下,商業銀行信貸沖動不得不顧及存款大幅波動的殘酷現實,以及宏觀經濟下行的挑戰。
存貸“蹺蹺板”
受財政存款年末集中投放影響,2011年最后一個月僅四大行單月新增人民幣存款就高達1.25萬億,這一數字從1月31日央行公布的數據可得到部分印證。央行數據顯示,政府去年12月末在央行國庫的存款余額較11月末降低近1.14萬億,相當于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5個百分點,這部分資金從央行流入了商業銀行。
然而,進入1月份,商業銀行體系存款月初月末的大幅流出流進更加頻繁,隨著財政存款的年初流出,銀行體系頭寸再度緊張,1月前10天,四大銀行新增貸款僅500億元。
頭寸緊張已經蔓延到銀行間市場頭寸主要拆出方的四大行,1月17日,工行存款銳減數千億,出現階段性資金緊張狀況,銀行間市場交易時間不得不因此意外延長20分鐘。
當日,悲催的交易員寫下如下段子,“鋤禾日當午,資金交易苦。上班就撥號,一撥一上午。撥了一上午,頭寸還沒譜。人家過年閑,咱卻很痛苦。為何會這樣,央行最清楚。”
春節過后,存款流失仍未得到根本改善,截至1月中旬,僅四大行存款流失就高達8000億,以至于四大行春節過后不得不對原有信貸規模做了壓縮,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存款挑戰。
“去年,我們前三個工作日就把當月總行分配的額度給用完了。”1月31日,某大行北方分行人士告訴記者,他所負責的中小企業部門掌管的額度1月份就有40億,但已經不敢急于投放了。
時近月末,攬存效果開始顯現,銀行體系存款回流趨勢明顯,銀行有望再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2月1日,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四大行1月份最后幾日貸款增長并不明顯,而股份行又普遍面臨存貸比考核壓力,如此一來,若要信貸沖刺,只能寄希望于政策性銀行、城商行和農信社等金融機構。
接近國開行的人士透露,今年1月份該行信貸投放較為平穩,較去年同期多5%-10%,并未出現去年同期因投放過猛被緊急叫停的情況,該行去年同期新增貸款規模估計在750億元上下。
監管謹慎
“最近開貨幣政策委員會有位委員提出來說讓銀監會放松點監管……當時我就表示堅決不同意,本來逆周期就容易出事,讓他放松的話,那是對后人不負責任,肯定是不能這么做。”
這是1月上旬大型銀行監管工作會議上,銀監會有關負責人的一段講話。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向記者透露,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對逆周期下宏觀審慎監管有著深刻認識,隨著國內經濟增長趨緩,國際宏觀環境惡化,中國銀行業的金融環境正面臨更多挑戰性,過去三年,銀行業慣常使用的“早投放、早收益”的信貸投放原則或許面臨一定改變。
“1月份別太往上沖,如果1月增長得很快,到后邊自己困難會比較大,萬一在建項目不行了,逼著你要去解決一些問題,你會比較被動。”上述人士表示。
上述會議上,監管層反復強調銀行業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上述人士透露,從今年來看,重點是將有限的信貸資源投放到重點的在建工程、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讓最需要錢的行業和企業有款可貸,有錢可用。他強調,大的項目應該保在建,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
“今年整個信貸增長的增速仍會保持一個比過去相對較低的增速。”上述人士坦言。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國務院支持小型微型企業上市融資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