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季度“熱錢”外流規模約為650億美元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根據摩根大通的初步測算,去年四季度外匯儲備下降了約200億美元,很大一部分因素與資本外流有關。朱海斌同時預計四季度去除了FDI和…
昨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根據摩根大通的初步測算,去年四季度外匯儲備下降了約200億美元,很大一部分因素與資本外流有關。朱海斌同時預計四季度去除了FDI和經常項目順差的資本(即“熱錢”)流出規模為650億美元。
央行上周五公布的我國新增外匯占款相關數據顯示,去年12月新增外匯占款較11月環比大幅下降了1003億元,這是新增外匯占款連續第三個月出現負增長。其中,10月與11月分別環比下降249億及279億元,降幅呈現擴大趨勢,資本流出跡象明顯。
朱海斌認為,我國外匯占款近幾個月下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歐債危機持續的發酵,美元成為一種避險資產,國際投資者傾向于把資金從發展中國家外撤到美國,包括印度、巴西、韓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資本撤出現象都非常明顯;其次,市場對中國今年經濟走勢的擔憂也加劇了這種趨勢。
朱海斌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外匯占款下降目前情況來看是利大于弊,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貨幣政策都是糾結于外匯占款上升太快,包括之前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調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的上升,因此外匯占款短期內下降對貨幣政策獨立性是好的消息。
同時,在外匯占款規模下降的情況下,央行將通過增加基礎貨幣和增加貨幣成數的方式應對,最大的政策工具就是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0個基點的話,貨幣乘數會增加0.07左右。”朱海斌預計。
他認為,今年整體貨幣政策將是穩中相對偏松,央行首先會依賴于數量型的工具,預測今年存款準備金率再下調四次,其中有三次在上半年。預計全年貨幣供應量和銀行貸款增速為15%。
朱海斌認為春節前存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盡管春節前央行以停發央票并開展短期逆回購等操作來實現貨幣凈投放,但由于1月份整體上現金需求量較大等特殊的季節性因素,銀行體系流動性會有比較大的萎縮。加之外匯占款連月來降幅較大,預計春節前將下調一次存款準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