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宏觀調控或“不改提法改做法”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近日表示:對于宏觀調控政策體系,我覺得從目前來看雖然沒有改提法的必要,但是有改做法的必要。李揚是在和訊網主辦的財經中國2011年會上作出上述…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近日表示:“對于宏觀調控政策體系,我覺得從目前來看雖然沒有改提法的必要,但是有改做法的必要。”
李揚是在和訊網主辦的“財經中國2011年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在年會論壇上,李揚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分別就2012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調整方向進行了解讀。
貨幣政策:
靈活性與前瞻性開始顯現
貨幣政策方面,李揚認為,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表述,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前瞻性已經有所表現。他指出有四個方面的現象值得關注。
一是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李揚指出,20%以上的存準率不應是常態水平,長期來看不利于商業銀行的經營。針對目前市場普遍預測存款準備金率仍將繼續下調的看法,李揚表示認同。
第二,從信貸角度來看,李揚認為去年年末信貸的發放是比較明顯的,而且“異乎尋常”。李揚指出,正常情況下,我國信貸集中于年末投放的情況很少發生,但是去年12月公布的信貸數字是6800億元左右。“去年11月、12月,每個月均發放6千億元左右的貸款,這在歷史上是沒有的。”李揚說。
第三,財政會通過調整自己存款的方式,來對經濟產生影響。“具體來說,就是財政把一部分國庫存款拿出來變成商業銀行存款。”李揚解釋說,存款從國庫轉移到商業銀行,一方面導致基礎貨幣減少,另一方面又直接增加了銀行的存款來源。據統計,從2006年起,這種轉移操作共進行過9次,李揚預計2012年這種操作還會繼續。他指出,我國財政存款有3萬億元左右,如果其中上萬億元在商業銀行之間流動,會產生極大的貨幣效應。
第四,從去年9月份開始,人民幣匯率結束單邊升值趨勢,開始呈現雙向波動狀態。隨著貿易順差的減少,外匯儲備的增長開始受到遏制,如果外匯儲備降低成為趨勢,央行就無需把大量精力運用在應對外匯占款上,這將為貨幣政策的調整提供可操作的空間。李揚同時預計,如果市場利率下降成為趨勢,官方利率也存在跟進下調的可能性。
財政政策:
“結構性減稅”成主題
在論及財政政策的調整方向時,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從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和財政管理方面提出了三點建議。
財政支出方面,賈康認為,目前支出方向應當重點向三方面調整。一是彌合二元經濟差距,支持三農建設;二是傾向民生,在廣泛聆聽社會訴求的基礎上,在保障房建設、新醫療改革和基礎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三是在創新方面,財政資金必須配合創新型國家發展路線,重點支持企業的研發創新活動和國家重大創新事項。
在財政收入方面,“結構性減稅”是財政收入改革的主題詞。賈康透露,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排列了600多個計劃降低關稅的產品目錄;同時,去年在小微企業層面給予的減稅優惠措施,今年要在各地進一步完成相關實施細則,要使得“草根創業”環境盡可能寬松。
另外,賈康特別指出,上海增值稅擴圍改革試點值得重點關注。“這種改革代表了一個重要方向,即過去被營業稅覆蓋的市場主體領域內,將會有新的稅收機制去替代,從而減少重復征稅因素,使得相關企業能夠放開手腳去做專業化細分,實現相關行業服務性價比的優化,進而提振消費,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這項改革是全局性改革的重點事項。”
最后,從財政資金管理角度,賈康認為,在經濟社會轉軌過程中,要促進整體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優化,必須從提高財政資金管理運用的透明度做起。財政資金的管理要堅定不移地走向民主化、法制化軌道。公共財政的管理運用績效只有在一個民主化、法制化的制度建設過程中間才能可持續的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