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前11月央企凈利潤增幅同比下滑明顯
來源:經濟參考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在19日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表示,1至11月,中央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上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4萬億元,同比增長22.6%;累計…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在19日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表示,1至11月,中央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上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4萬億元,同比增長22.6%;累計實現凈利潤8317.9億元,同比增長3.6%。截至11月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7.8萬億元,同比增長16.5%;凈資產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
盡管如此,上述數字卻遠不及往年“漂亮”。去年同期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34.7%和50.1%。這表明,今年1至11月份中央企業不僅營業收入增速降低了12.1個百分點,凈利潤增速的降幅更高達46.5個百分點。
王勇解釋說,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下跌,成本剛性上升,通脹壓力加大,金融市場震蕩,信貸政策持續收緊,這些都對中央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這些成績是中央企業面對國際國內十分復雜的經濟形勢,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取得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嚴峻的經營環境下,中央企業今年1至11月份上交稅金1.52萬億元,同比增長24.8%,高于營業收入增速2.2個百分點,高于凈利潤增速21.2個百分點。”王勇表示。
“盡管經營總體上保持平穩,但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升,銀根緊縮,國際市場不景氣,都是造成央企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降低的重要原因。”王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截止到11月末,107戶中央企業應收賬款達到1.6萬億元,庫存3.5萬億元,其中產成品庫存7000億元,庫存和應收賬款兩項合計為5.13億元,占企業流動資產的46%。
面對復雜經濟形勢,央企的投資也顯得更謹慎。根據國資委提供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2%,比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增速低4.5個百分點、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16.7個百分點。
盡管中央企業利潤增速呈現逐月下滑,但是一個情況卻值得注意,根據國資委統計數據,中央企業境外收入利潤增幅卻大大超過了3.6%這一數字。根據國資委初步統計,1至11月中央企業在境外(含港澳地區)營業收入3.4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28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7%和28%;海外原油權益產量6604.3萬噸,天然氣權益產量176.3億立方米,海外工程新簽合同額279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9%、19.8%和9.7%。“盡管央企境外投資仍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目前來看,一些中央企業確實加強了境外資產管理并有效降低了境外投資風險。”王勇說。
王勇告訴記者,種種跡象表明,明年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一方面,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低速增長期,國際市場也將陷入低迷,這對企業最直接的影響是市場萎縮、需求不足,我們將可能面臨較長時間的出口低速增長。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國有企業存在偏見,通過各種措施對我國國有企業進行遏制,對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特別是對中央企業“走出去”將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此外,受美元貶值、全球流動性過剩、糧食庫存下降、國際投機資本炒作等多種因素影響,能源、原材料、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波動,并且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持久性,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帶來較大影響,特別是處在產業鏈下游的傳統制造產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王勇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繼續推動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加快主營業務整體上市步伐,并探索推動中央企業之間、中央企業內部相近業務板塊之間的聯合重組上市,同時深化董事會試點,推動中央企業之間的戰略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