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保殼”運動 48億財補滋生“死不掉公司”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原本因連續虧損而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卻往往在關鍵時刻被地方政府施加援手,從而保住了上市的殼資源。根據滬深兩市公告,截至2011年12月6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合計收到來自各地政府…
原本因連續虧損而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卻往往在關鍵時刻被地方政府“施加援手”,從而保住了上市的殼資源。
根據滬深兩市公告,截至2011年12月6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合計收到來自各地政府的財政補貼、補助近48億元。
巨額的財政補貼背后,有著多種名目繁多的補貼政策,有的是上市獎勵、有的是科技課題、有的則是巧立名目,更有甚者是對于ST公司的虧損補助,幾乎到了“逢死必補”的地步。
“死不掉”公司
為了保護上市公司殼資源,地方政府不惜重金出手。
2011年10月22日,*ST昌九發布2011年三季報,其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8730.33萬元。
作為江西省省屬國有企業,*ST昌九2009年和2010年均為虧損,一旦2011年業績再次出現虧損,意味著這家公司將面臨退市的風險。
11月3日,*ST昌九發布獲得財政補貼事項的公告:經省政府研究,同意給予江西昌九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生產補貼、特別困難補貼等經營性財政補貼人民幣壹億陸仟萬元,并記入2011年損益。請省國資委、省財政廳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11月30日,*ST昌九收到化肥生產經營等一次性財政補貼1.6億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規定,*ST昌九將該項財政補貼計入2011年度營業外收入,確認為當年損益。
地方政府“反哺”48億財補滋養134只A股
11月30日,*ST昌九收到化肥生產經營等一次性財政補貼1.6億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規定,*ST昌九將該項財政補貼計入2011年度營業外收入,確認為當年損益。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虧損達到8730.33萬元的*ST昌九來說,其凈利潤、財務流動比率近三年來逐年下滑,資產負債率卻連年攀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達到86.05%,依靠自身經營狀況來扭虧幾乎不可能。
這并非個案,在諸多ST公司中,尤其以國有背景的企業為最,一旦虧損面臨退市風險,“逢死必補”已經成地方政府挽救ST公司的流行規則。
2011年10月21日,*ST建通發布關于收到8000萬元經營性財政補貼的公告。
數據顯示,*ST建通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凈利潤分別為-1110.68萬元、-3053.8萬元和-33796.87萬元。可以看出,*ST建通的虧損逐年放大。*ST建通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17.63萬元,8000萬元補貼使其扭虧為盈,更使其避免退市。
對于補貼*ST建通,廊坊市財政局的理由僅僅是“為了解決你公司面臨的暫時性經營困難,維護公司穩定”。
江蘇涂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涂勇告訴記者,地方財政補貼虧損上市企業,更多是基于行政要求,“因為多數是國有企業,一旦退市不僅虧損會加大,而且于地方形象、政績等等各方面都有不好的影響,財政補貼金額至少以讓企業扭虧為標準”。
補貼扮靚業績
截至今年12月6日,今年共有134家上市公司受到各種財政補貼,理由五花八門,有的是為了獎勵公司上市;有的是項目專利獲得的補償;有的則是來自國家財政預算扶持的重點項目的資金扶持;科技研發獎勵……
在這些獲得政府補貼的企業中,三安光電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2011年1月11日,安徽三安光電有限公司收到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給予其中15臺設備進度補貼款8952萬元。
這拉開了三安光電及其子公司陸續獲得財政補貼的序幕。
從2011年1月11日至10月31日,三安光電先后發布了12份獲得財政補貼或補助的公告,合計收到補貼15.95億元,而這些補貼多數來自安徽蕪湖和淮南兩地的地方政府。
“這應該是當地招商引資的項目。”上海一位基金經理說,這種利用當地政府急于招商引資而要求給與設備補貼的行為,很多企業都用過,“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
記者還注意到,在已經發布財政補貼公告的上市公司中,以政府財政補貼提亮業績的公司不在少數。
寶馨科技10月26日發布2011年業績預測公告稱,公司在9、10月份先后三次收到技術改造補貼、科技引導資金補貼總計2895.4萬元。上述補貼資金對公司2011年損益產生重大影響,對公司2011年度經營業績有積極影響。而寶馨科技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僅為2526.98萬元。
有些地方財政補助,甚至將借款直接轉化為補貼,令人瞠目結舌。
原本在2010年就要虧損的濱海能源在今年4月14日發布公告,2010年12月25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將淡季儲煤專項借款中3000萬元調整為對你公司的一次性補貼。
該筆補貼計入2010年營業外收入,對公司當期利潤產生重大影響,使公司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