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寬松漸行漸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引發銀根放松預期,商業銀行是否開始蠢蠢欲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從多家商業銀行了解到,雖然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銀行信貸投放尚無直接影響,但貨幣放松和信貸…
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引發“銀根放松”預期,商業銀行是否開始蠢蠢欲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從多家商業銀行了解到,雖然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銀行信貸投放尚無直接影響,但貨幣放松和信貸放松的預期仍然讓銀行業內人士開始預期,明年信貸額度將有所增加。
銀行仍受限額度控制
“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信貸投放的影響年內不會顯現,信貸投放規模都是年初擬定好的額度。”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昨天對本報記者說。
一家大型國有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也對本報指出,雖然不會產生直接效果,但對銀行長期放貸能力和信心會有正面影響,“相比而言,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考核指標仍然是最影響銀行信貸投放的”。
本次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是2008年12月以來的第一次。在過去兩年中,央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將大小銀行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推升到21.5%和19.5%的歷史新高。此外,央行還要求將商業銀行的信用證保證金存款、保函保證金存款以及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存款等三類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的繳存范圍,進一步收縮流動性。
根據央行《2011年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10月末全國本外幣存款余額80.87萬億元,照此匡算,本次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釋放4000億的流動性資金。
在存貸比壓力下,存款大量流失已經嚴重制約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央行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868億元,同比多增175億元;當月人民幣存款凈下降2010億元,同比少增3618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凈下降7272億元。
華泰證券分析師指出,下調存準釋短期內對貸款不一定會立竿見影,中長期則將增強放貸能力。近期制約貸款增速的主要因素是年末銀行放貸意愿不強,以及存款的限制。
“對下調準備金率釋放的資金而言,沒有貸存比壓力的銀行,可以用該筆資金放貸,但不一定有放貸意愿;有貸存比壓力的,主要用于配置同業或債券。所以,下調釋放的4000億,不一定立竿見影地成為貸款。”華泰證券報告指出,但中長期來看,銀行放貸能力增強,一方面貨幣乘數提高緩解存款壓力,另一方面流動性改善亦利于放貸。
另一家大型國有銀行上海分行個金部負責人也對本報記者坦言:“政策對業務的傳導估計尚待時日,對于銀行而言,目前還不會有明顯的貸款放松跡象。”
對房地產開發貸仍說“不”?
“預計明年信貸額度會有所放松。”上述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還對本報記者表示,“但這一放松主要仍是‘定向’的,就是說房地產開發貸、地方融資平臺等領域依舊不會投放很多貸款;而中小企業領域會進一步增加。”
該分行行長繼續說道:“比如在房地產開發貸款方面,對新增開發貸投入幾乎沒有;而對于那些已簽訂的開發貸項目資金投放,也在不斷收緊貸后管理,確保按進度付款等多個方面的操作。”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指出,存款準備金率適度下調有利于緩解銀行流動性壓力,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增強對小企業、“三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
“預計未來對銀行信貸規模控制會弱化,而更強調定向寬松,即在小微企業、民生相關、‘三農’以及保障房建設等方面繼續寬松。”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師唐建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指出,預計未來2個月銀行新增信貸規模各會保持在5000億元以上,全年貸款規模達7.5萬億元左右。
上述國有大行上海分行副行長也對本報記者說:“估計明年信貸額度會高于今年,這樣才能支持經濟和企業的資金需求。”
國泰君安分析師報告指出,貨幣寬松將醞釀信貸寬松,而信貸寬松的標志是新增信貸的連續同比多增。“信貸寬松滯后貨幣寬松最快3個月,最慢6個月。考慮到今年貨幣寬松也就是國債收益率的下降始于9月,根據前三輪的規律,我們認為信貸寬松最早在12月出現,最晚在明年一季度出現。”
瑞銀則認為,只要國際金融市場或出口需求沒有突然崩潰,中國可能將繼續目前政策微調的狀態,逐步擴大銀行貸款規模、增加財政支出;預計2012年信貸額度將提高至8萬億。此外,渣打銀行中國研究主管王志浩更是預測明年新增貸款有望達到9萬億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