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攜手“放水”“再寬松”趨勢已成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為避免因歐債危機惡化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本周三,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央銀行都不約而同地采取行動提高全球流動性。 發達國家的六大央行——美聯儲、加拿大央行、英國央…
為避免因歐債危機惡化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本周三,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央銀行都不約而同地采取行動提高全球流動性。
發達國家的六大央行——美聯儲、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周三宣布下調美元掉期利率50個基點。
無獨有偶,新興市場經濟體同一天也毫不猶豫地打開了流動性閘門——中國人民銀行近三年以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飽受洪災之苦的泰國當天也將關鍵政策利率下調25個基點。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奧尼爾表示:“全球央行告訴我們,他們從2008年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天早上的央行行動很了不起。”
同一天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ADP就業人數增加20.6萬人,高于預期。
受多重利好消息影響,截至北京時間11月30日23:3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3.4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3.30%,標普500指數上漲3.35%;歐洲市場上,倫敦富時100指數上漲3.17%,巴黎CAC40指數上漲4.04%,法蘭克福DAX指數上漲4.96%;其他市場,NYMEX輕質原油上漲1.43%,歐元兌美元上漲1.16%。
六大央行聯合聲明顯示,各國央行一致同意在12月5日將現有的臨時性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定價下調50個基點,調整后,新的利率將是美元隔夜指數掉期利率(OIS)加上50個基點。六大央行所在國還同意建立臨時雙邊互換安排來提供流動性。
聲明稱,上述協議將從2011年12月5日起生效,貨幣互換額度將持續到2013年2月1日。另外,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將繼續提供三個月流動性操作,直至另行通知。
“這項行動的目的是緩解金融市場壓力,減緩居民和企業信貸供給的緊張,從而有助于促進經濟活動。”美聯儲在當天的聲明中表示。
近三個月,英國、美國、印尼、巴西、俄羅斯、以色列、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等11個國家,以及歐洲央行紛紛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即將于12月1日召開議息會議的巴西央行也有望做出連續第三個月降息的決定。
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的行動,都符合近期全球貨幣政策立場“再寬松”的整體趨勢。而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導致的外需疲軟、外資逆流和金融市場動蕩是新興經濟體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主要原因。
隨著全球經濟前景急轉直下,全球央行“放閘泄洪”的趨勢很可能在明年得以持續。
摩根大通追蹤31家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全球央行平均利率或降至1.79%,今年6月該數據為2.16%,為兩年來最大降幅。進入降息通道的國家預計會創下2009年第三季以來最多,當時為15家央行。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