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統一方可成就歐元債券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歐債危機爆發兩年多時間里,危機每一次升級都倒逼歐元區經濟體在救助規模和救助方式等方面采取新的應對措施。近期的標志性事件是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7%的生死線界限,這意味著意大…
在歐債危機爆發兩年多時間里,危機每一次升級都倒逼歐元區經濟體在救助規模和救助方式等方面采取新的應對措施。近期的標志性事件是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7%的“生死線”界限,這意味著意大利國債融資成本是德國、美國等高等級國家的兩倍之多,現有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救助模式將無力對其進行救援。
在此背景之下,一種新的救助模式 “歐元債券”呼聲日高。所謂歐元債券是指把歐元區17個國家視為一個整體,由這個整體作為實體面向投資者發行國家債券。區別于獨立國家國債的運作模式,歐元債券由成員國提供聯合擔保。從具體操作來看,分別有用歐元債券完全取代各國國債、部分替代和僅僅取代危機國的債券三種操作方案。但采取何種操作方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歐元債券的可行性以及實效性。
以與歐元區經濟體規模相當的美國作為參照,截至2011年6月底,歐元區整體國債負擔率約為87%,低于美國接近100%的水平,且最近十多年歐元相對美元的價值處于強勢地位,歐債危機的持續時間和波及面遠超美債危機,這都說明以歐元區整體信用為擔保的歐元債券存在著較大發揮空間。
但從歐元債券與美國國債的比較來看,歐元債券真正被投資者所接受并且能夠化解歐債危機的重要前提是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信用提供擔保,即有統一的財政部和嚴格的財政紀律。這意味著歐元區經濟體如果想繼續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其必須得超越現在的融合程度,建立市場信賴的削減赤字和加強財政紀律的機制。
另外,歐元債券的潛在購買者預計將包括歐洲央行、私人投資者、主權財富基金以及IMF等機構,其中歐洲央行將會發揮關鍵作用。如果歐洲央行如美聯儲般扮演“定海神針”的角色,那么歐元債券能夠真正取信于投資者。但前提是需要強有力的統一財政部門提供隱性擔保,否則,歐洲央行的無原則救助極易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
因此話說回來,雖然歐元區的融合程度遠超全球范圍內國家間的合作和一般性的地區合作組織,但是在政治合作上,歐元區仍舊是一個相對松散的“同盟”,其后果是在關系各國利益的重大問題的決策議題上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討價還價”,決策低效率無疑遲滯了救助的最佳時機。
展望未來,如果歐元債券真的推出,相信投資者會給予融資支持,這將降低主權債務的融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甚至是徹底擺脫歐債危機。但從長期來看,歐元債券的推出需以財政統一作為基礎,歐債危機的真正解決取決于歐元區的長期經濟增長能否走向正軌。
來源:中國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歐央行或降息至0.5%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