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小企業借貸無門 產業鏈比資金更重要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放棄主業搞副業、放棄加工制造搞房地產和轉貸等現象需要糾正●企業現在遭遇的種種困難,深層次原因還是發展層次較低今年以來浙江溫州等地一些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借貸無門。面對發展中的溝溝…
●放棄主業搞副業、放棄加工制造搞房地產和轉貸等現象需要糾正
●企業現在遭遇的種種困難,深層次原因還是發展層次較低
今年以來浙江溫州等地一些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借貸無門。面對發展中的溝溝坎坎,如何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深層次矛盾?在國際市場陰晴不定、企業經營成本一路上升等多重壓力下,曾經“領跑”的浙江民營企業,如何跑得更穩、更快?日前在杭州召開的首屆世界浙商大會上,一些專家和企業經營者各抒己見。
關鍵要促進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改造提升
“2008年的飛躍集團,受到了‘外傷’‘內傷’的雙重夾擊。市場的倒逼機制,加上政府的引導推動,讓企業下定決心轉型升級。”首屆世界浙商論壇上,浙江民營企業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如此感嘆。
3年前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飛躍集團陷入資金鏈斷裂的險境。如果說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市場萎縮是“外傷”,那么企業自身管理缺陷、擴張過快則是“內傷”。
當時浙江省有關領導給飛躍集團開了16個字的“藥方”:解決當前、立足未來、標本兼治、轉型升級。“開始我接受不了,但是現在覺得,這16個字的思路,比送給我16億元資金更珍貴。”邱繼寶說。經過3年的轉型,現在新飛躍從高負債轉為低負債、從單一產業轉為傳統、新興產業并進,轉型升級已見成效。
從“痛不欲生”,到絕境求生,再到浴火重生的飛躍集團,也是眾多浙江企業危中求機、“把壞事變好事”的縮影。浙江上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思路都越來越清晰:企業現在遭遇的種種困難,深層次原因還是發展層次較低。
對企業來說,放棄主業搞副業、放棄實體搞虛擬、放棄加工制造搞房地產和轉貸的現象需要“糾偏”。“現在看來,轉型升級早、主業做得實的企業,大多發展平穩;反之,發展路子會越走越窄、越走越艱難。”浙江一位政府官員說。
被稱為民營企業家“常青樹”的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說:“企業生生死死、有生有死是正常現象,有困難,怨天尤人沒有用,只有踏踏實實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去實現轉型升級。”
在專家看來,浙江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9%,浙江的民營企業除了“鋪天蓋地”,還要打造“頂天立地”的“小巨人”。浙江民營企業大多由傳統制造業起步,長項也在于此,因此,促進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改造提升尤為關鍵。傳統制造型的企業要不斷調整優化結構、加快科技創新,并通過文化創意、先進技術和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提升,成為傳統產業中的新興業態。
比解決資金更重要的,是解決產業鏈的問題
“‘四條腿加一個臺面’,是很多人對家具的簡單理解,在國際上,‘中國家具’則被不少人看成‘抄襲’的代名詞,長期陷于產業鏈低端。”20年從事辦公家具制造的圣奧集團董事長倪良正說,“家具業要擺脫低端制造的尷尬局面,與國際上的‘百年老店’競爭,只有依靠不斷創新。”圣奧集團近年來堅持自主研發、原創設計,目前獨立研發的產品占比90%以上,擁有200多項專利。
此次世界浙商論壇上,記者遇到的許多民營企業家都和倪良正一樣,關注的“興奮點”不在“資金鏈”、而在“產業鏈”,認為發展浙江民營經濟,比解決資金更重要的,是解決產業鏈的問題。
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認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許多民營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訂單,而現在暴露出深層次矛盾。浙江民營企業不能總停留在產業鏈低端,應通過持續轉型升級,逐步在產業鏈高端占有一席之地,這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破解民營企業經營困局、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杭州民生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福江等企業家也提出,政府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中,除了單個企業的“點”,關鍵要抓好“鏈”,通過打通完善產業鏈,加上龍頭企業作用,串連起浙江千千萬萬民營中小企業的活力和發展空間。
產業提升還有很大空間
參加首屆世界浙商大會的,還有眾多在外創業的浙商代表。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約有600萬浙江人在省外經商,150多萬浙江人出國創業。這些“跳出浙江”的省外、海外浙商,更關注浙江今后能提供的發展新平臺。受各種生產要素制約的資源小省浙江,能否承載民營經濟下一步繼續大發展、大提升?
“浙江有足夠的容納度。”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分析說,以每平方公里創造的GDP比較,中國臺灣是0.8億元,韓國是0.7億元,而浙江是0.27億元,說明浙江省質量型的發展還能提供更大空間。
此外,今年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群島新區、義烏國際商貿綜合改革試點等三大戰略相繼獲批,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有望破解一直困擾浙江經濟的發展空間狹小、創新能力不強、資源要素緊張、產業層次不高等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讓浙商看到新的發展舞臺和機會。
浙江工商聯負責人介紹說,浙江從2006年開始實施“省外浙商回歸工程”,鼓勵浙商的“省外方陣”和“海外軍團”回歸家鄉投資發展,謀劃“省外浙江人經濟”和浙江經濟良性互動、互為促進。
最近,復星集團、阿里巴巴等7家浙商企業與浙江東陽市政府簽約合作,將聯手打造全國最大的木雕文化博覽城和中國木雕博物館。“希望通過集合知名浙商及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嫁接,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浙江籍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說。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