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條件具備后限購可退出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委員追問,部長解答。昨天,關于保障房和樓市調控的疑問被一一擺上桌面,由此釋放的諸多政策信號也將令市場揣測良久。在昨天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住建部)…
委員追問,部長解答。昨天,關于保障房和樓市調控的疑問被一一擺上桌面,由此釋放的諸多政策信號也將令市場揣測良久。
在昨天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住建部”)部長姜偉新透露,2012年保障房開工量可能少于今年的1000萬套。
此外,“十二五”3600萬套保障房規劃數將評估,不排除進行調整。
在回應委員對于限購的質疑時,姜偉新表示,在住房信息系統等平臺搭建完備的前提下,就不必再采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
明年保障房開工可能縮量
當天,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專題詢問國務院關于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情況。
除了姜偉新和住建部副部長齊驥之外,與會的官員還來自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央行和銀監會。
作為人大行使監督權的形式之一,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首度啟動專題詢問,內容涵蓋政府決算、醫療改革、糧食安全等。
而在當前樓市調控棋局難解之時,本次詢問的主題顯得更為應景。
中國政府原本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2011年的任務是開工1000萬套。
截至9月底,全國各地已經開工986萬套,完成全年任務已是板上釘釘。
不過,2012年的建設任務量仍是變數。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提及保障房建設計劃時曾稱,今年1000萬套,明年1000萬套,后面三年還有1600萬套。
此后,“明年1000萬套”這一說法在官方層面鮮有公開提及。
昨日在回答委員詢問時,姜偉新表示,明年建設指標可能會有所減少。
他表示:“現在我們考慮,明年可能不會開工這么大的規模了,各個地方正在上報,我們跟幾個部門在研究,開工的數量可能要比今年的1000萬套要少。”
姜偉新釋放的另一個政策信號是,明年準備對“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數量、質量,特別是數量進行中期評估。
由此,根據評估結果來確定3600萬套原定的規劃數是不是要進行調整。
“需要的話應該進行調整,實事求是。”他說。
糾正一些地方以售代租
財政部部長助理王保安表示,明年保障房建設套數任務可能有所調減,但中央財政給的錢肯定不會減少,而且會有所增加,對中西部地區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按照財政部的統計,中央財政對保障房建設的補助資金從2007年的72億元增加到今年的1522億元,如果要包括農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就達到了1700多億元。
之所以調減明年建設任務,資金壓力被外界認為是一大主因。
有委員認為,保障性住房的財政大頭是在各地方政府,今年1.3萬多億的投資中,中央政府出資大概占了13%不到。在現行的國家財政分配體系下,地方財政是不堪負擔的。
即便降低了明年的建設指標,也不意味著明年的資金壓力會有所緩解。
“因為今年在建是1500多萬套(注:包括去年的一些保障房任務),明年就不止了。”姜偉新稱,“今年的1000萬套有900多萬套要結轉到明年,明年(哪怕只)開工幾百萬套,那么明年在建的規模跟今年持平或者比今年還要略高一點。明年資金的需要量,可能要(與今年)持平,甚至還要略多一點。”
除了資金壓力可能持續數年外,外界對保障房是否存在趕工的疑慮也成為詢問的焦點。
“今年各地的開工率也有突擊完成之嫌。”一名委員說,不僅應該抓開工率,也應該抓竣工率以及入住率。
對此,住建部確有考量。
談及約1.3萬億元投資對應1000萬套保障房時,姜偉新表示,這是對應到結構完成,“現在的要求是,三分之一達到結構完成,三分之一出地面,三分之一做到基礎澆鑄混凝土。”
如何消除保障房的“尋租”空間,這也是委員發問部委官員的一大主題。
“現在有些地方由于資金周轉的問題,把一部分租的房子也賣了,這是不符合國務院有關規定的。”姜偉新表示,“我們會在工作當中看看怎么樣糾正這種做法。”
“不得已”出了限購
本輪樓市調控中,一些地方給限購松綁的意圖頻現媒體。
有人憂慮,限購取消之時,便是房價反彈之日;也有觀點認為,限購非市場經濟的治理良策,不可長久實行。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便稱,抑制商品房市場的過度投機是為了平抑房價,但長期采取限購政策與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相悖,應該更多地運用稅收手段調節。
王保安對此回應表示,下一階段將抓緊總結上海、重慶兩個城市的房產稅試點經驗,加快推進房產稅的實施,以使它進一步發揮在房地產市場運行過程當中的調控作用。
至于政府為何動用限購這一手段,姜偉新解釋稱是不得已之計。
“是(因為)房價高速上漲,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但還差點火候才能把房價抑制住,(所以)最后不得已出了這樣一個限購的措施。(限購)作為一把劍在懸著,還由監察部和住建部實行問責。這招真是起了一些作用,不能說是主要作用。”姜偉新說。
既是權宜之計,總有退出時限。
對此,姜偉新贊同一些委員提出的更多地采取稅收辦法發揮調控作用,他表示,住建部正在努力建設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如果這個信息系統將來建立起來,加上銀行系統、財政系統、稅務系統的一些信息,再加上公安的一些信息系統,如果能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就不必再采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住建部在去年年底的工作會議曾要求在2011年10月底以前,40個重點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必須實現與建設部的聯網,其他城市的信息系統建設要加緊推進。這一動作,被外界公認為是為房產稅大面積推廣鋪路。
姜偉新坦承,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比預想的要艱難,原來設想是40個重點城市先跟住建部聯網,然后再推廣到265個地級市跟住建部聯網,這恐怕得幾年時間。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發改委預計物價將繼續回落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