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流入壓力依舊 貨幣調控如何走?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央行前段時間已多次上調過存準率,并擴大了存款準備金的繳存范圍,所以目前熱錢的流入在短期內對流動性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央行前段時間已多次上調過存準率,并擴大了存款準備金的繳存范圍,所以目前熱錢的流入在短期內對流動性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8月份的新增外匯占款達到3769億元,環比漲幅達71.7%,熱錢流入壓力不減。專家表示,對沖外匯占款,主要是依靠發行央行票據來回收貨幣,存準率的提高和存繳范圍的擴大對熱錢作用不大,所以下一步央行可能主要還是會通過使用數量型工具來進行調控。
熱錢流入壓力不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和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指出,所謂的外匯占款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貿易順差額、實際利用外資、流入的熱錢這三個因素。
“8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額是160多億,實際利用外資是70多億,加起來一共是200多億,刨除了統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誤差,增加的外匯占款量也遠遠高于這個數值,那就是說流入的熱錢比較多了。這是一個比較值得我們引起注意的地方。”他告訴記者。
以8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6.3867計算,8月份新增外匯占款約合590.2億美元,當月貿易順差177.59億美元,全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4.46億美元,不可解釋的“熱錢”規模約為328億美元。
對于外匯占款增速提高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指出,雖然實際利用外資額和進出口的貿易順差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但8月份外匯占款的增加主要是由熱錢流入引起的。
“由于現在全球市場除中國外都處于低谷,這就使得短期的國際投機資本需要找一個相對安全和處于高峰的市場,中國很自然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吳曉求說,“相比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很明顯,中國市場是眼下國際資本一個不可多得的避風港。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直存在,熱錢進入中國有很好的增值前景,當然會大量涌入。”
曹鳳岐指出,根本原因就是我國的利率整體水平一直高于國外,這就增加了短期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積極性;二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讓大量熱錢感覺有利可圖,因而增加了流入;最后一個是全球市場的關系,目前全球經濟復蘇放緩,歐債危機尚未解除,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形勢都不是很好,這就增加了中國市場對熱錢的吸引力。
如何對沖?
熱錢流入增速提高,引發了業界對于央行采取怎樣的貨幣手段進行對沖的關注。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駐香港經濟學家沈建光此前向媒體表示:“人民幣存在強烈的升值預期,由于存款準備金率已處于歷史高位,中國央行可能會通過出售央票來回收流動性。而熱錢的流入則使得這種流動性回收變得更為困難,因而也就限制住了央行一系列緊縮措施的實施效果。”
吳曉求指出,由于央行前段時間已多次上調過存準率,并擴大了存款準備金的繳存范圍,所以目前熱錢的流入在短期內對流動性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曹鳳岐指出,對沖外匯占款,主要是依靠發行央行票據來回收貨幣,存準率的提高和存繳范圍的擴大主要調控的還是國內市場,對熱錢作用不大,所以下一步央行可能主要還是會通過使用數量型工具來進行調控。
“前一段時間央行擴大存款準備金存繳范圍的政策作用肯定是有對沖作用的。但這次央行加息可能性不大,再加息肯定會進一步加劇熱錢的流入,加之美聯儲推出QE3的可能性依然較大,因此央行會比較慎重。”曹鳳岐說,“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從上個月的信貸狀況來看可能性不大。現階段央行的調控還是應考慮以公開市場業務的方式為主。”
吳曉求指出目前國內流動性基本處于穩定水平,還在可控范圍內,央行無需對此采取專門的政策,或受此影響而調整目前的政策。如果進一步加息,只會導致更多的熱錢流入,因為現在國內的利率本來就高于國外市場。所以央行接下來無進一步加息的可能。
業內有觀點認為增加的外匯占款中,有一部分被用在跨境結算中的進口支付了,因而會減少國內市場的貨幣供應量。
就此曹鳳岐指出,假如說現在我國進出口貿易是平衡或者是逆差,那么這種可能性就存在,但我們現在是順差,順差額就是進口支付和出口結算的差額,本身就是外匯占款的一部分,所以不存在沖抵。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8月份的新增外匯占款達到3769億元,環比漲幅達71.7%,熱錢流入壓力不減。專家表示,對沖外匯占款,主要是依靠發行央行票據來回收貨幣,存準率的提高和存繳范圍的擴大對熱錢作用不大,所以下一步央行可能主要還是會通過使用數量型工具來進行調控。
熱錢流入壓力不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和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指出,所謂的外匯占款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貿易順差額、實際利用外資、流入的熱錢這三個因素。
“8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額是160多億,實際利用外資是70多億,加起來一共是200多億,刨除了統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誤差,增加的外匯占款量也遠遠高于這個數值,那就是說流入的熱錢比較多了。這是一個比較值得我們引起注意的地方。”他告訴記者。
以8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6.3867計算,8月份新增外匯占款約合590.2億美元,當月貿易順差177.59億美元,全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4.46億美元,不可解釋的“熱錢”規模約為328億美元。
對于外匯占款增速提高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指出,雖然實際利用外資額和進出口的貿易順差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但8月份外匯占款的增加主要是由熱錢流入引起的。
“由于現在全球市場除中國外都處于低谷,這就使得短期的國際投機資本需要找一個相對安全和處于高峰的市場,中國很自然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吳曉求說,“相比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很明顯,中國市場是眼下國際資本一個不可多得的避風港。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直存在,熱錢進入中國有很好的增值前景,當然會大量涌入。”
曹鳳岐指出,根本原因就是我國的利率整體水平一直高于國外,這就增加了短期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積極性;二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讓大量熱錢感覺有利可圖,因而增加了流入;最后一個是全球市場的關系,目前全球經濟復蘇放緩,歐債危機尚未解除,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形勢都不是很好,這就增加了中國市場對熱錢的吸引力。
如何對沖?
熱錢流入增速提高,引發了業界對于央行采取怎樣的貨幣手段進行對沖的關注。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駐香港經濟學家沈建光此前向媒體表示:“人民幣存在強烈的升值預期,由于存款準備金率已處于歷史高位,中國央行可能會通過出售央票來回收流動性。而熱錢的流入則使得這種流動性回收變得更為困難,因而也就限制住了央行一系列緊縮措施的實施效果。”
吳曉求指出,由于央行前段時間已多次上調過存準率,并擴大了存款準備金的繳存范圍,所以目前熱錢的流入在短期內對流動性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曹鳳岐指出,對沖外匯占款,主要是依靠發行央行票據來回收貨幣,存準率的提高和存繳范圍的擴大主要調控的還是國內市場,對熱錢作用不大,所以下一步央行可能主要還是會通過使用數量型工具來進行調控。
“前一段時間央行擴大存款準備金存繳范圍的政策作用肯定是有對沖作用的。但這次央行加息可能性不大,再加息肯定會進一步加劇熱錢的流入,加之美聯儲推出QE3的可能性依然較大,因此央行會比較慎重。”曹鳳岐說,“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從上個月的信貸狀況來看可能性不大。現階段央行的調控還是應考慮以公開市場業務的方式為主。”
吳曉求指出目前國內流動性基本處于穩定水平,還在可控范圍內,央行無需對此采取專門的政策,或受此影響而調整目前的政策。如果進一步加息,只會導致更多的熱錢流入,因為現在國內的利率本來就高于國外市場。所以央行接下來無進一步加息的可能。
業內有觀點認為增加的外匯占款中,有一部分被用在跨境結算中的進口支付了,因而會減少國內市場的貨幣供應量。
就此曹鳳岐指出,假如說現在我國進出口貿易是平衡或者是逆差,那么這種可能性就存在,但我們現在是順差,順差額就是進口支付和出口結算的差額,本身就是外匯占款的一部分,所以不存在沖抵。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