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以房地產作增長主要來源一定以危機結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抵御世界經濟的陣陣寒風
抵御世界經濟的陣陣寒風
--就國際國內經濟熱點問題專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
當夏季達沃斯論壇內的討論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世界經濟形勢卻釋放出陣陣涼意:歐洲身陷債務泥潭,美國經濟疲軟依舊。
歐美債務危機會不會進一步蔓延對中國經濟會有什么影響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如何推進哪些行業可能是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就這些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15日在大連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歐債需注資美國要刺激
問: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會不會蔓延到銀行業,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答: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不容樂觀,因為歐洲一些國家主權債務比例確實都比較高,尤其南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高到120%到140%,使得整個債務償還比很高。另外,歐洲許多銀行相互持有別國的主權債務,這使得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金安全存在風險。因為銀行對保持經濟的金融支持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擔心主權債務危機會蔓延到銀行。IMF建議增加銀行資本金,加大管理,降低風險,接下來我們還會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
問:與歐洲同樣日子不好過的美國,債務危機進一步蔓延會不會影響到美國復蘇QE3會出臺嗎
答:現在美國財政赤字還是很大,超過了GDP的10%,這就要求美國出臺中期的財政改革方案。與此同時,奧巴馬總統也提出了一個就業法案,會積極地推動增長。因為美國現在主要問題還是在增長方面,增長比較弱,失業率居高不下,投資和消費都很弱,不利于美國和全球經濟的穩定。美國進一步出臺有力措施,推動經濟發展很重要。
至于QE3,現在沒推出,這是美聯儲做出的決定。但美聯儲把利率定得很低,對推動美國經濟發展也很重要。
繼續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問: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話題再次受到重視,請問您怎樣評價這項改革的進展,IMF在這一過程中將繼續發揮怎樣的作用
答: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表明,全球金融體系很不穩定,繼續改革非常重要。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社會對全球金融體系改革進行了許多努力,特別是通過IMF加大對成員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監督,使各國能更多地遵守統一的原則,加強合作,維持國際經濟、金融穩定。具體來講即把以往雙邊的監督更多地轉向多邊,從關注外部賬戶的平衡更多地轉到關注宏觀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貿易政策、主要經濟體對外部溢出效應的影響,以及對全球資本流動加強管理,提供政策建議等。同時,IMF也在討論增加產品靈活性,使得在危機到來時,能更快、更有效地支持受危機沖擊的經濟體,把IMF從危機后的救助移到危機前的預防,這是很大的變化。
此外,還應擴大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儲備貨幣的品種,法國和IMF都曾公開表示支持把人民幣納入“一籃子”儲備貨幣,通過儲備貨幣多元化,增強全球貨幣體系的穩定。總之,IMF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全球經濟還在波動,壓力也很大。
尋找新增長點掌控全球經濟變局
問:中國正在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如果尋找一個新的增長點替代房地產行業的話,會是什么
答:全世界經驗表明,如果以房地產作為增長的主要來源,一定是以危機結束。美國是一個案例,希臘是一個案例,包括愛爾蘭,據說愛爾蘭現在買房子是“買一送一”,也包括歐洲其他一些國家。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來說,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危機過后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次危機對發達國家產生很大沖擊和影響,新興經濟體增長特別快,去年發達經濟和新興經濟占全球經濟的比重發生了根本變化,一半對一半,這在近代經濟史上是第一次。
這是好事,說明新興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與此同時,形勢對新興經濟體也提出很大挑戰。以前以出口為導向,依賴外需,現在發達國家需求減弱了,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以前國內產業結構變化都是跟著外需走的,現在外需變弱,不足以拉動新興經濟體產業結構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怎樣通過內部的政策,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換代,提升價值鏈,這是巨大的挑戰。所以,避免過分依賴房地產是問題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找出整體產業升級換代的內在動力,而不是依靠外部需求。
我們觀察到,現在全球制造業正在進行大規模產業升級,發達國家正在走向更高端,云計算使得發達國家規模和成本大大降低,大力發展高科技含量的服務業,與此同時,把資本密集型的機械、成套和重化工業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在這樣的升級變化中,如何搶占戰略機遇,而不是守住固有的低成本優勢,很重要。
具體來看,我覺得重化行業,采掘機械業、新能源機械業、新醫療機械業等都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在高端制造業與高科技都聯系在一起。
問:您怎么理解本屆夏季達沃斯“關注增長質量”的主題,對中國來說,怎樣才能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答:本屆達沃斯強調了增長質量,強調了對局勢的掌控,兩者缺一不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全球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準確掌控形勢,對每一個國家、企業、個人至關重要。因為,增長的質量來源于對大局的把握,而不是速度。
來源:新華網
--就國際國內經濟熱點問題專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
當夏季達沃斯論壇內的討論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世界經濟形勢卻釋放出陣陣涼意:歐洲身陷債務泥潭,美國經濟疲軟依舊。
歐美債務危機會不會進一步蔓延對中國經濟會有什么影響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如何推進哪些行業可能是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就這些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15日在大連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歐債需注資美國要刺激
問: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會不會蔓延到銀行業,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答: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不容樂觀,因為歐洲一些國家主權債務比例確實都比較高,尤其南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高到120%到140%,使得整個債務償還比很高。另外,歐洲許多銀行相互持有別國的主權債務,這使得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金安全存在風險。因為銀行對保持經濟的金融支持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擔心主權債務危機會蔓延到銀行。IMF建議增加銀行資本金,加大管理,降低風險,接下來我們還會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
問:與歐洲同樣日子不好過的美國,債務危機進一步蔓延會不會影響到美國復蘇QE3會出臺嗎
答:現在美國財政赤字還是很大,超過了GDP的10%,這就要求美國出臺中期的財政改革方案。與此同時,奧巴馬總統也提出了一個就業法案,會積極地推動增長。因為美國現在主要問題還是在增長方面,增長比較弱,失業率居高不下,投資和消費都很弱,不利于美國和全球經濟的穩定。美國進一步出臺有力措施,推動經濟發展很重要。
至于QE3,現在沒推出,這是美聯儲做出的決定。但美聯儲把利率定得很低,對推動美國經濟發展也很重要。
繼續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問: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話題再次受到重視,請問您怎樣評價這項改革的進展,IMF在這一過程中將繼續發揮怎樣的作用
答: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表明,全球金融體系很不穩定,繼續改革非常重要。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社會對全球金融體系改革進行了許多努力,特別是通過IMF加大對成員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監督,使各國能更多地遵守統一的原則,加強合作,維持國際經濟、金融穩定。具體來講即把以往雙邊的監督更多地轉向多邊,從關注外部賬戶的平衡更多地轉到關注宏觀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貿易政策、主要經濟體對外部溢出效應的影響,以及對全球資本流動加強管理,提供政策建議等。同時,IMF也在討論增加產品靈活性,使得在危機到來時,能更快、更有效地支持受危機沖擊的經濟體,把IMF從危機后的救助移到危機前的預防,這是很大的變化。
此外,還應擴大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儲備貨幣的品種,法國和IMF都曾公開表示支持把人民幣納入“一籃子”儲備貨幣,通過儲備貨幣多元化,增強全球貨幣體系的穩定。總之,IMF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全球經濟還在波動,壓力也很大。
尋找新增長點掌控全球經濟變局
問:中國正在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如果尋找一個新的增長點替代房地產行業的話,會是什么
答:全世界經驗表明,如果以房地產作為增長的主要來源,一定是以危機結束。美國是一個案例,希臘是一個案例,包括愛爾蘭,據說愛爾蘭現在買房子是“買一送一”,也包括歐洲其他一些國家。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來說,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危機過后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這次危機對發達國家產生很大沖擊和影響,新興經濟體增長特別快,去年發達經濟和新興經濟占全球經濟的比重發生了根本變化,一半對一半,這在近代經濟史上是第一次。
這是好事,說明新興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與此同時,形勢對新興經濟體也提出很大挑戰。以前以出口為導向,依賴外需,現在發達國家需求減弱了,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以前國內產業結構變化都是跟著外需走的,現在外需變弱,不足以拉動新興經濟體產業結構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怎樣通過內部的政策,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換代,提升價值鏈,這是巨大的挑戰。所以,避免過分依賴房地產是問題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找出整體產業升級換代的內在動力,而不是依靠外部需求。
我們觀察到,現在全球制造業正在進行大規模產業升級,發達國家正在走向更高端,云計算使得發達國家規模和成本大大降低,大力發展高科技含量的服務業,與此同時,把資本密集型的機械、成套和重化工業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在這樣的升級變化中,如何搶占戰略機遇,而不是守住固有的低成本優勢,很重要。
具體來看,我覺得重化行業,采掘機械業、新能源機械業、新醫療機械業等都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在高端制造業與高科技都聯系在一起。
問:您怎么理解本屆夏季達沃斯“關注增長質量”的主題,對中國來說,怎樣才能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答:本屆達沃斯強調了增長質量,強調了對局勢的掌控,兩者缺一不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全球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準確掌控形勢,對每一個國家、企業、個人至關重要。因為,增長的質量來源于對大局的把握,而不是速度。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