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稱奢侈品降稅暫無時間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般關稅調整都在年底,先期有望調整的可能是化妝品關稅,但調整的力度也是嘗試性的。”9月15日,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告訴記者,奢侈品降稅目前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一般關稅調整都在年底,先期有望調整的可能是化妝品關稅,但調整的力度也是嘗試性的。”9月15日,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告訴記者,奢侈品降稅目前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財政部擔心,如果關稅降低后,品牌商和代理商不降價,等于關稅是為企業而降,而不是為消費者而降。”該人士表示。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歐陽坤告訴記者:“即使各部委對某些奢侈品降稅形成共識,也不代表降稅政策很快就能出來”。
記者了解到,最有可能的降稅方案是,年內化妝品一類產品先出試探性的降稅政策,經過一段政策觀察期,視產品的市場價格下降與否,將直接決定接下來對名牌服飾、箱包的降稅政策。
奢侈品分層
據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國外稅收研究室主任龔輝文介紹,我國的關稅中并沒有奢侈品的專門品目,但對某類高檔消費品征收關稅是有特殊考慮的。
世界奢侈品協會在提交給相關部門的報告中建議: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眾奢侈品,比如化妝品、香水,已不再是富人的專利,應該適當降低進口稅和消費稅,減少消費外移。
世界奢侈品協會將奢侈品細化為三個檔次和階層,以私人飛機、游艇、豪華車為奢侈品消費的最高層次,界定為A類奢侈品;以名牌手表、珠寶、首飾為中間層次,界定為B類奢侈品;以高級時裝、箱包化妝品、香水為基本層次,界定為C類奢侈品。
“奢侈品本身是個動態的概念,從前的自行車是奢侈品,現在經濟型轎車已經是代步工具了,奢侈品降稅的問題最重要是要把商品做很好的分類,過去是奢侈品的商品,現在已經不是奢侈品了,從長遠趨勢看應該適當下調關稅,對過去是奢侈品,現在依舊是奢侈品的,就不需要降低它的關稅。”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
龔輝文表示,以前是奢侈品現在不是奢侈品,這部分關稅下調是理所當然的,國內消費稅政策的調整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降稅能否降價?
商務部曾經做過統計,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海內外的差價之大,內地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國內關于奢侈品降稅的呼聲認為,高關稅造成國內商品價格與國外存在差額,成為消費外流的主要原因。然而,彌合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差,最關鍵的并不在于關稅。
以蘭蔻香水為例,國內進口商品消費稅30%+增值稅17%+關稅10%=57%,而美國同類產品部征收進口稅和增值稅,僅有8.25%的消費稅。除增值稅與關稅外,消費稅才是造成國內商品價格畸高的原因。
龔輝文認為,無論對奢侈品是征收關稅還是國內消費稅,這兩個稅收政策要保持一致,關稅降低的同時,國內的消費稅也要降低,從整體上考慮對奢侈品如何征稅。
而在奢侈品降稅的爭論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降稅能否降價。
今年4月份,財政部關稅司就奢侈品綜合稅率進行調研,在征集和審理意見后,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的署名文章,《不應取消或降低奢侈品進口消費稅》作為回應。文章表示,降低奢侈品關稅并不能影響奢侈品的價格,也不能擴大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無助。
對于國內消費市場來說,品牌商與渠道商有著更強的定價權,部分性減稅能否帶來價格下降仍屬未知。趙萍表示,真正的奢侈品即便是降稅,由于它的消費特征,不見得價格會下降,因為人們買奢侈品想得到的是尊貴的感受和階層的符號。
按照世界奢侈品協會的跟蹤,出臺化妝品降稅政策以后,消費市場價格會在幾個月到半年內出現反應。“基礎政策一旦放開,如果效果好,接下來降價的可能是箱包,最不可能降的是手表、珠寶首飾等貴金屬這些東西。”歐陽坤告訴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財政部擔心,如果關稅降低后,品牌商和代理商不降價,等于關稅是為企業而降,而不是為消費者而降。”該人士表示。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歐陽坤告訴記者:“即使各部委對某些奢侈品降稅形成共識,也不代表降稅政策很快就能出來”。
記者了解到,最有可能的降稅方案是,年內化妝品一類產品先出試探性的降稅政策,經過一段政策觀察期,視產品的市場價格下降與否,將直接決定接下來對名牌服飾、箱包的降稅政策。
奢侈品分層
據國家稅務總局稅科所國外稅收研究室主任龔輝文介紹,我國的關稅中并沒有奢侈品的專門品目,但對某類高檔消費品征收關稅是有特殊考慮的。
世界奢侈品協會在提交給相關部門的報告中建議: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眾奢侈品,比如化妝品、香水,已不再是富人的專利,應該適當降低進口稅和消費稅,減少消費外移。
世界奢侈品協會將奢侈品細化為三個檔次和階層,以私人飛機、游艇、豪華車為奢侈品消費的最高層次,界定為A類奢侈品;以名牌手表、珠寶、首飾為中間層次,界定為B類奢侈品;以高級時裝、箱包化妝品、香水為基本層次,界定為C類奢侈品。
“奢侈品本身是個動態的概念,從前的自行車是奢侈品,現在經濟型轎車已經是代步工具了,奢侈品降稅的問題最重要是要把商品做很好的分類,過去是奢侈品的商品,現在已經不是奢侈品了,從長遠趨勢看應該適當下調關稅,對過去是奢侈品,現在依舊是奢侈品的,就不需要降低它的關稅。”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
龔輝文表示,以前是奢侈品現在不是奢侈品,這部分關稅下調是理所當然的,國內消費稅政策的調整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降稅能否降價?
商務部曾經做過統計,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海內外的差價之大,內地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國內關于奢侈品降稅的呼聲認為,高關稅造成國內商品價格與國外存在差額,成為消費外流的主要原因。然而,彌合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差,最關鍵的并不在于關稅。
以蘭蔻香水為例,國內進口商品消費稅30%+增值稅17%+關稅10%=57%,而美國同類產品部征收進口稅和增值稅,僅有8.25%的消費稅。除增值稅與關稅外,消費稅才是造成國內商品價格畸高的原因。
龔輝文認為,無論對奢侈品是征收關稅還是國內消費稅,這兩個稅收政策要保持一致,關稅降低的同時,國內的消費稅也要降低,從整體上考慮對奢侈品如何征稅。
而在奢侈品降稅的爭論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降稅能否降價。
今年4月份,財政部關稅司就奢侈品綜合稅率進行調研,在征集和審理意見后,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的署名文章,《不應取消或降低奢侈品進口消費稅》作為回應。文章表示,降低奢侈品關稅并不能影響奢侈品的價格,也不能擴大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無助。
對于國內消費市場來說,品牌商與渠道商有著更強的定價權,部分性減稅能否帶來價格下降仍屬未知。趙萍表示,真正的奢侈品即便是降稅,由于它的消費特征,不見得價格會下降,因為人們買奢侈品想得到的是尊貴的感受和階層的符號。
按照世界奢侈品協會的跟蹤,出臺化妝品降稅政策以后,消費市場價格會在幾個月到半年內出現反應。“基礎政策一旦放開,如果效果好,接下來降價的可能是箱包,最不可能降的是手表、珠寶首飾等貴金屬這些東西。”歐陽坤告訴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