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官員: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世界經濟論壇2011年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將于9月在中國大連召開,論壇將圍繞世界經濟會不會二次探底、國際社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應對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1…
世界經濟論壇2011年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將于9月在中國大連召開,論壇將圍繞世界經濟會不會二次探底、國際社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應對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11日就相關熱點問題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速度有所降低,但總體是健康的,不用擔心其增長會出現大幅回落,出現“硬著陸”。
美歐日復蘇乏力
中國受到負面影響
歐債危機不斷蔓延之際,美債危機又興風作浪,有觀點稱全球經濟將會出現“二次探底”,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也將對中國經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對此,張曉強表示,美國冀望以寬松的貨幣政策來致力于經濟復蘇,這種做法肯定會對中國經濟帶來沖擊。實際上在美國實施第二輪貨幣寬松政策時,中國政府就已多次提出關注,指出美國作為主要的貨幣發行國,大量使用貨幣工具,會加劇全球的通脹,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為美國的復蘇來買一部分單。尤其中國現在的外匯儲備已經高達約3.2萬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勢必會對中國外儲的全球購買力帶來一定影響。
張曉強說,目前,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也在不斷蔓延,日本大地震后經濟也遭遇困難,美歐日這三大經濟體占到世界經濟的三分之二,他們持續高失業率、高通脹、內需不振,肯定會對中國的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張曉強認為,美歐日復蘇乏力的現狀,對中國的通脹會帶來兩方面影響。從短期看,發達經濟體經濟疲軟,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可能會讓中國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有所減緩;從中期看,因為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的不斷貶值,又會讓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增加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另據我們分析,一些發達國家的保護主義思想可能會有所抬頭,現在多哈回合談判已陷入僵局,對全球經濟將產生不利影響。”
全球經濟
壓力增加調控手段減少
他表示,雖然目前還不能做出全球經濟將“二次探底”的判斷,但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這次的債務危機與2008年時不太一樣,因為許多國家財政政策的回旋余地已經很小了,這會對美歐等國的經濟政策帶來很大挑戰,可能會造成今年全球經濟的低增長;二是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全球經濟十分脆弱。
張曉強說,歐債和美債危機的持續發展,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最近幾天全球股市就發生了大幅震蕩。這些問題的產生源于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世界各國都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經過這幾年的積累,這些國家的財政政策已經快到極限了,現在必須縮減財政赤字,這就給當下的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因為過去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種手段搭配使用,但現在財政赤字要削減,這就意味著就業減少,需求減少,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現在已經面臨高失業率。與此同時,通脹也有所抬頭,而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壓力也很大。
中國經濟
總體向預期目標推進
張曉強說,從中國方面來看,今年年初預計的經濟增長目標是8%,上半年GDP增長9.6%,總體判斷是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推進,說明中國更加重視宏觀經濟的質量和效益。目前經濟速度有所降低,但總體是健康的,不用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會出現大幅回落,出現“硬著陸”。
對于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的中國應怎樣應對新一輪沖擊波,張曉強認為,關鍵是要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已經提出的各項任務,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落到實處,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抓出成效,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來支撐發展,把建設兩型社會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