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增幅不平衡 凸顯新壓力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全國財政收支今年上半年都保持了較高幅度的增長。
全國財政收支今年上半年都保持了較高幅度的增長。
據財政部統計,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56875.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2%;全國財政支出44435.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4%。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0.2個百分點,說明在財政收入高幅增長的同時,財政支出勢頭依然強勁。
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稅收。據了解,上半年全國實現稅收收入50028.43億元,同比增長29.6%。另外,非稅收入6847.39億元,同比增長44.5%。這是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碩果。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3%,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7.9%(1月至5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8%,一般貿易進口增長33%,相應帶動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進口環節稅收等較快增長。
近年來,我國財政支出一直在向民生領域傾斜,尤其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支出等與民生相關的主要項目支出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60.1億元,增長40.5%;醫療衛生支出2454.54億元,增長61.4%;住房保障支出1188.75億元,增長76.6%。但我們不能就數字論數字。財政收支形勢情況好不好,不僅體現在所列數字當中,還體現在深化財稅改革、加強財稅管理等許多方面。
比如,財政部6月10日出臺了《2011年中央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明確均衡性轉移支付的構成、資金的分配原則及分配辦法等。像這樣科學合理地設立“均衡性轉移支付”的辦法,有利于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必將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就稅制而言,從2003年起,我國相繼推出了取消農業稅、提高個稅“扣除額”、合并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增值稅轉型等多項重大改革,且在不斷地深化和完善之中。稍早時候,正式公布了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制度;特別是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從9月1日起,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現行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激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
不可否認,稅收增長源于經濟發展,但也與稅務部門強化征管息息相關。看看上半年地方幾個小稅種征收情況:契稅1544.92億元,同比增加333億元,增長27.5%;城鎮土地使用稅642.95億元,同比增加118億元,增長22.5%;土地增值稅1203.08億元,同比增加573億元,增長91.1%。這都是稅務部門一分一厘收起來的。稅務部門通過健全納稅服務體系,規范和簡化辦稅程序,進一步加強稅源管理、納稅評估,大力推進信息管稅,努力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強化內部管理,著力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稅,是富有成效的。
但也毋庸置疑,我國的財政收入增幅明顯不平衡,且支出壓力很大。
上半年,在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29.6%,而非稅收入同比增長44.5%。在稅收收入中,土地增值稅同比增長則高達91.1%。盡管上半年全國財政支出增幅超收入增幅,但這并不等于該支的都支到了位。特別是一些民生支出都提高了標準,這使下半年的支出形勢相當嚴峻。據山東省的測算,今年的教育、新農合、新農保、醫改等加起來需要新增260億元財政投入。在內蒙古,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8.7%,如果教育投入要達到4%的話,等于占用了財政收入的一半比重。
所以,要實現今年的國家預算,還有許多艱巨的工作。比如,盡力化解當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艱難處境,加大對民生的投入,重點支持涉農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增收節支觀念,優化支出結構等等。隨著個稅改革、提高民生支出標準等政策的落實,下半年的增收節支難度大大提升。為此,稅務部門需克難奮進,既要把該收的稅收足額收到位,又要打擊一切偷稅騙稅活動,全面清收欠稅。財政部門在抓好非稅收入征繳入庫的同時,應力求將國家政策規定的民生支出足額列支到位。對此,尤其需要嚴控“三公”等經費支出。
來源:上海證券報
據財政部統計,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56875.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2%;全國財政支出44435.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4%。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0.2個百分點,說明在財政收入高幅增長的同時,財政支出勢頭依然強勁。
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稅收。據了解,上半年全國實現稅收收入50028.43億元,同比增長29.6%。另外,非稅收入6847.39億元,同比增長44.5%。這是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碩果。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3%,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7.9%(1月至5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8%,一般貿易進口增長33%,相應帶動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進口環節稅收等較快增長。
近年來,我國財政支出一直在向民生領域傾斜,尤其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支出等與民生相關的主要項目支出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60.1億元,增長40.5%;醫療衛生支出2454.54億元,增長61.4%;住房保障支出1188.75億元,增長76.6%。但我們不能就數字論數字。財政收支形勢情況好不好,不僅體現在所列數字當中,還體現在深化財稅改革、加強財稅管理等許多方面。
比如,財政部6月10日出臺了《2011年中央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明確均衡性轉移支付的構成、資金的分配原則及分配辦法等。像這樣科學合理地設立“均衡性轉移支付”的辦法,有利于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必將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就稅制而言,從2003年起,我國相繼推出了取消農業稅、提高個稅“扣除額”、合并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增值稅轉型等多項重大改革,且在不斷地深化和完善之中。稍早時候,正式公布了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制度;特別是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從9月1日起,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現行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激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
不可否認,稅收增長源于經濟發展,但也與稅務部門強化征管息息相關。看看上半年地方幾個小稅種征收情況:契稅1544.92億元,同比增加333億元,增長27.5%;城鎮土地使用稅642.95億元,同比增加118億元,增長22.5%;土地增值稅1203.08億元,同比增加573億元,增長91.1%。這都是稅務部門一分一厘收起來的。稅務部門通過健全納稅服務體系,規范和簡化辦稅程序,進一步加強稅源管理、納稅評估,大力推進信息管稅,努力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強化內部管理,著力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稅,是富有成效的。
但也毋庸置疑,我國的財政收入增幅明顯不平衡,且支出壓力很大。
上半年,在全國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29.6%,而非稅收入同比增長44.5%。在稅收收入中,土地增值稅同比增長則高達91.1%。盡管上半年全國財政支出增幅超收入增幅,但這并不等于該支的都支到了位。特別是一些民生支出都提高了標準,這使下半年的支出形勢相當嚴峻。據山東省的測算,今年的教育、新農合、新農保、醫改等加起來需要新增260億元財政投入。在內蒙古,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8.7%,如果教育投入要達到4%的話,等于占用了財政收入的一半比重。
所以,要實現今年的國家預算,還有許多艱巨的工作。比如,盡力化解當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艱難處境,加大對民生的投入,重點支持涉農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增收節支觀念,優化支出結構等等。隨著個稅改革、提高民生支出標準等政策的落實,下半年的增收節支難度大大提升。為此,稅務部門需克難奮進,既要把該收的稅收足額收到位,又要打擊一切偷稅騙稅活動,全面清收欠稅。財政部門在抓好非稅收入征繳入庫的同時,應力求將國家政策規定的民生支出足額列支到位。對此,尤其需要嚴控“三公”等經費支出。
來源:上海證券報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對下半年新增流動性不可掉以輕心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