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論壇:中小企業壓力堪比金融危機時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5日舉行的中國民營經濟論壇上,有專家表示,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等發展壓力已經達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狀態。
7月5日舉行的中國民營經濟論壇上,有專家表示,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等發展壓力已經達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狀態。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在論壇上稱,“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困難,(體現在)用工難、融資難、高成本、高稅負等方面,很多企業經營舉步維艱,有些情況甚至比金融危機的時候還要嚴重。”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云在該論壇舉行前與重慶市政府的懇談會上稱,阿里巴巴公司的主營業務圍繞中小企業展開,該企業“最近做9個省、12個市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小企業的狀況跟2008年差不了多少,銀根緊縮,我們的報告顯示,小企業金融的問題、融資的問題關系不大。這次貸不到款跟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有關,小型企業關系并不是很大,小企業關系最大的就是原材料上漲、用工成本高,還有經常拉閘限電,還有一個稅收政策的歧視”。
該論壇上發言的幾位演講者的觀點中,除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有不同意見外,對用工難、高成本、高稅負等三個問題未見有異議。
黃孟復稱,根據統計,70%的城鎮居民和80%以上的農民工都在中國的中小企業就業。除了從事基本農業生產農民之外,我國中低收入者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該論壇上判斷今明兩年的經濟走勢時認為,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會溫和地回落,且超常規刺激政策會平穩退出。
巴曙松稱,目前該論壇討論的問題跟2007年、2008年的時候討論的很多問題相似,如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結構升級壓力等等。他認為在某種程度上,2009、2010年我國為了應對危機推出的超常規的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對沖和淡化了當初結構調整的壓力,因為當時是超常規的寬松貨幣環境,而現在貨幣環境的主線是正常化,回到常態化。
在“常態化”貨幣政策下,就意味著民營企業現在又要把當時的任務和挑戰扛起來。但是,“最近剛剛公布的人口普查調查的數據,這個數據表明中國人口出生下降率速度比我們想象的快,中國老年(社會)到來的時間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在前幾年一度出現勞動力成本上升不是一個短期的現象,而是一個勞動力成本在穩步上升的新起點。”巴曙松認為,這是企業經營者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
其次,從歷史經驗看,中國經濟從底部被快速拉起以后,在隨后差不多半年到一年時間都有一個通脹壓力的釋放期,即使通脹水平回落以后,可能再像過去十年平均1.8%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水平不太現實。巴曙松認為,在這樣一個延續到原來的發展的常態化的增長過程,在一個稍低一點的增長速度和稍高一點的物價水平組合的前提下,管理層再平穩地退出“超常規刺激政策”。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在論壇上稱,“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困難,(體現在)用工難、融資難、高成本、高稅負等方面,很多企業經營舉步維艱,有些情況甚至比金融危機的時候還要嚴重。”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云在該論壇舉行前與重慶市政府的懇談會上稱,阿里巴巴公司的主營業務圍繞中小企業展開,該企業“最近做9個省、12個市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小企業的狀況跟2008年差不了多少,銀根緊縮,我們的報告顯示,小企業金融的問題、融資的問題關系不大。這次貸不到款跟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有關,小型企業關系并不是很大,小企業關系最大的就是原材料上漲、用工成本高,還有經常拉閘限電,還有一個稅收政策的歧視”。
該論壇上發言的幾位演講者的觀點中,除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有不同意見外,對用工難、高成本、高稅負等三個問題未見有異議。
黃孟復稱,根據統計,70%的城鎮居民和80%以上的農民工都在中國的中小企業就業。除了從事基本農業生產農民之外,我國中低收入者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該論壇上判斷今明兩年的經濟走勢時認為,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會溫和地回落,且超常規刺激政策會平穩退出。
巴曙松稱,目前該論壇討論的問題跟2007年、2008年的時候討論的很多問題相似,如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結構升級壓力等等。他認為在某種程度上,2009、2010年我國為了應對危機推出的超常規的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對沖和淡化了當初結構調整的壓力,因為當時是超常規的寬松貨幣環境,而現在貨幣環境的主線是正常化,回到常態化。
在“常態化”貨幣政策下,就意味著民營企業現在又要把當時的任務和挑戰扛起來。但是,“最近剛剛公布的人口普查調查的數據,這個數據表明中國人口出生下降率速度比我們想象的快,中國老年(社會)到來的時間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在前幾年一度出現勞動力成本上升不是一個短期的現象,而是一個勞動力成本在穩步上升的新起點。”巴曙松認為,這是企業經營者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
其次,從歷史經驗看,中國經濟從底部被快速拉起以后,在隨后差不多半年到一年時間都有一個通脹壓力的釋放期,即使通脹水平回落以后,可能再像過去十年平均1.8%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水平不太現實。巴曙松認為,在這樣一個延續到原來的發展的常態化的增長過程,在一個稍低一點的增長速度和稍高一點的物價水平組合的前提下,管理層再平穩地退出“超常規刺激政策”。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