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債規模近5萬億 總體風險可控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廣受關注的地方債務問題終于露出了清晰的輪廓。審計署27日發布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共計…
廣受關注的地方債務問題終于露出了清晰的輪廓。審計署27日發布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共計107174.91億元,其中融資平臺債務余額49710.68億元,占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的46.38%。
有關專家指出,審計署的統計口徑清晰地反映了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的整體情況,從公布數據來看,總體風險可控,只要把不規范、風險較大的部分處理好,就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
平臺債風險可控,也解除了對中國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擔憂。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紅輝對記者說,平臺債問題不至于如國外投行所說的那樣,會造成系統性風險,從而導致新一輪危機的爆發,“這樣的結論是夸大其詞的。”
平臺債風險總體可控
9萬億元?14萬億元?此前,銀監會和央行關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余額的統計數據出現較大“誤差”,使得市場一時無所適從。一些人士甚至據此認為,地方債務可能會產巨額呆壞賬,進而威脅中國經濟健康發展。
但從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來看,無論是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是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的規模,風險均處于可控狀態。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審計署數據和央行及銀監會此前公布的數據相比有較大差異,表明地方債務存在一定風險,但風險還是處于相對可控的范圍內。
從債務總體負擔情況來看,至2010年底,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即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52.25%,加上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債務率為70.45%。分析人士認為,從這個數據來看,地方政府應該有能力償還債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也認為,近幾年地方政府舉債項目基本都是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民生項目,這些項目風險都可控。
一直被廣為關注的平臺債風險也比較有限。從平臺債務的政府層級分布來看,2010年底融資平臺公司政府性債務余額49710.68億元,其中省級8826.67億元、市級26845.75億元、縣級14038.26億元,分別占17.76%、54%和28.24%。
曹紅輝指出,這三級平臺債當中,有較大呆壞賬風險的主要是縣級平臺債,但這部分債務只有1.4萬億元,只要處理好,就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
從地方債的用途來看,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級政府已支出的債務余額中,用于交通運輸、市政等基礎設施和能源建設59466.89億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儲10208.83億元,占10.62%。
局部風險不容忽視
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局部風險仍不容忽視。審計署數據顯示,部分地方的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較大。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余額為25473.51億元,共涉及12個省級、307個市級和1131個縣級政府。
分析人士認為,在房地產調控政策高壓下,土地財政受到明顯影響,依靠土地出讓收入來償債存在一定風險。
另外,盡管地方政府整體債務率不算太高,但部分地區的債務率已經高達100%以上。審計署數據顯示,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高于100%,分別占兩級政府總數的19.9%和3.56%。
從行業來看,部分地區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醫院債務規模大、償債壓力也比較大。據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介紹,2010年,全國高速公路債務的借新還舊率為54.64%,有387所高校和230家醫院的借新還舊率超過了50%,還有95所高校和575家醫院存在逾期債務57.6億元,為此一些地方已安排441.38億元財政資金來償債。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規范的現象也比較突出。據審計署統計,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政府共設立融資平臺公司6576家,其中省級165家、市級1648家、縣級4763家。審計發現,有1033家融資平臺公司存在虛假出資、注冊資本未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門違規注資、抽走資本等問題,涉及金額2441.5億元;由于融資平臺公司舉借的債務資金主要投向回收期較長的公益或準公益性項目,盈利能力較弱,有26.37%共計1734家融資平臺公司出現虧損。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有關專家指出,審計署的統計口徑清晰地反映了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的整體情況,從公布數據來看,總體風險可控,只要把不規范、風險較大的部分處理好,就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
平臺債風險可控,也解除了對中國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擔憂。中國社科院金融市場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紅輝對記者說,平臺債問題不至于如國外投行所說的那樣,會造成系統性風險,從而導致新一輪危機的爆發,“這樣的結論是夸大其詞的。”
平臺債風險總體可控
9萬億元?14萬億元?此前,銀監會和央行關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余額的統計數據出現較大“誤差”,使得市場一時無所適從。一些人士甚至據此認為,地方債務可能會產巨額呆壞賬,進而威脅中國經濟健康發展。
但從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來看,無論是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是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的規模,風險均處于可控狀態。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審計署數據和央行及銀監會此前公布的數據相比有較大差異,表明地方債務存在一定風險,但風險還是處于相對可控的范圍內。
從債務總體負擔情況來看,至2010年底,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即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52.25%,加上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債務率為70.45%。分析人士認為,從這個數據來看,地方政府應該有能力償還債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也認為,近幾年地方政府舉債項目基本都是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民生項目,這些項目風險都可控。
一直被廣為關注的平臺債風險也比較有限。從平臺債務的政府層級分布來看,2010年底融資平臺公司政府性債務余額49710.68億元,其中省級8826.67億元、市級26845.75億元、縣級14038.26億元,分別占17.76%、54%和28.24%。
曹紅輝指出,這三級平臺債當中,有較大呆壞賬風險的主要是縣級平臺債,但這部分債務只有1.4萬億元,只要處理好,就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
從地方債的用途來看,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級政府已支出的債務余額中,用于交通運輸、市政等基礎設施和能源建設59466.89億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儲10208.83億元,占10.62%。
局部風險不容忽視
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局部風險仍不容忽視。審計署數據顯示,部分地方的債務償還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較大。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中,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余額為25473.51億元,共涉及12個省級、307個市級和1131個縣級政府。
分析人士認為,在房地產調控政策高壓下,土地財政受到明顯影響,依靠土地出讓收入來償債存在一定風險。
另外,盡管地方政府整體債務率不算太高,但部分地區的債務率已經高達100%以上。審計署數據顯示,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高于100%,分別占兩級政府總數的19.9%和3.56%。
從行業來看,部分地區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醫院債務規模大、償債壓力也比較大。據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介紹,2010年,全國高速公路債務的借新還舊率為54.64%,有387所高校和230家醫院的借新還舊率超過了50%,還有95所高校和575家醫院存在逾期債務57.6億元,為此一些地方已安排441.38億元財政資金來償債。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規范的現象也比較突出。據審計署統計,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政府共設立融資平臺公司6576家,其中省級165家、市級1648家、縣級4763家。審計發現,有1033家融資平臺公司存在虛假出資、注冊資本未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門違規注資、抽走資本等問題,涉及金額2441.5億元;由于融資平臺公司舉借的債務資金主要投向回收期較長的公益或準公益性項目,盈利能力較弱,有26.37%共計1734家融資平臺公司出現虧損。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