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自由行起航 全面提升臺灣商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兩岸兩會21日換文確認試點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個人旅游后,昨日,臺灣“移民署”正式開始受理申請入臺證。而按照相關規定,如果臺灣旅游業者在昨天下班前通過網絡申請的話,“移民署”最快只需…
兩岸兩會21日換文確認試點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個人旅游后,昨日,臺灣“移民署”正式開始受理申請入臺證。而按照相關規定,如果臺灣旅游業者在昨天下班前通過網絡申請的話,“移民署”最快只需要2個工作日,即在24日下班前就可以發放證件。
6月12日,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在第三屆海峽兩岸論壇上宣布,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將于28日正式啟動,第一批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廈門,游客人數每日上限為500人。21日,兩岸兩會換文后,臺灣“行政院長”吳敦義火速核定了空運和觀光旅游兩項自由行重要文本的內容,讓“移民署”得以于22日正式啟動相關工作。
人來人往勝過文來文往
近年來,大陸游客已經超越日本成為臺灣觀光主力。2010年,赴臺大陸游客達到117萬人次,同比增長98%。
昨日,臺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自2008年開放來臺旅游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以觀光為目的赴臺的大陸團隊游客達到235萬余人,為臺灣帶來了1200億元新臺幣的收益。
而臺灣“主計處”公布的資料亦顯示,僅在2010年,大陸游客給臺灣帶來的收益就達到20.6億美元,超過臺灣全部餐飲業兩個月的營業額,對臺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達到0.28%。
“自由行游客的消費將比團進團出更高。自由行游客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此外,旅游團一般都是去日月潭、阿里山,很少去臺灣南部,自由行則沒有限制,因此對臺灣經濟的貢獻會更大。”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表示。
而臺灣各地的商家也使出各種各樣的招數來吸引大陸游客。而在高雄,各大賓館紛紛推出到景點、機場、高鐵車站的接駁服務,并推出具有當地特色的菜肴,希望能留住陸客的胃。
“大陸游客通過自由行能與當地民眾產生更多的交流,產生的良好社會效應將無法估計。”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負責人包承柯表示。
而邵琪偉日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亦表示,兩岸之間,“人來人往永遠要勝過文來文往”。
全面提升商機
臺灣媒體認為:陸客來臺個人游的啟動,再加上兩岸每周航班的增加,使得臺灣觀光業充滿發展商機,極有機會成為“東亞觀光交流轉運中心”及“國際觀光重要旅游目的地”。在增加觀光投資方面,截至2013年為止,臺灣地區觀光旅館業者投資合計約40億美元,約有31家國際級觀光旅館在臺灣進行重新裝修或新建。
開放陸客個人游后,將使得大陸觀光客來臺的效益更加全面,不但過去的航空、觀光飯店、交通、餐廳、旅游區等業者將持續受益,將來如出租車業者、百貨業、土產品業等也將會受益。還有觀光醫療照護、觀光農業、觀光文化創意產業等,這些產業與觀光業結合發展,大幅提升這些產業的發展空間。而臺灣的鄉土文化、歷史背景、建筑等都可以成為吸引大陸觀光進行“深度旅游”,可全面提升臺灣業者的商機。
在增進就業機會方面,根據就業e網分析,許多產業正加快腳步跟上服務化趨勢,吸引大陸觀光客的消費,舉凡批發零售、醫學整形、美容美體、運輸工具租賃、運動休閑、藝文表演、批發零售,都是大陸觀光客可能來臺消費的產業。由此方向出發,凡是與這些產業相關的服務人員,未來的需求量大增。
試點地區將來或增加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劉震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只要試點進展順利,將來開放的地區、每日游客人數上限都有可能增加。
在邵琪偉宣布28日啟動自由行之后,廣東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即對媒體表示,廣州、深圳將有望在未來列為試點地區。廣東省2010年赴臺旅游人數在大陸各省中排第一位,潛在的臺灣游市場非常大。
“目前只開放3個城市試點,每日人數上限也限定在500人,是因為兩岸雙方都有一定的擔心。”劉震濤表示,臺灣擔心大陸游客滯留不歸,而大陸也擔心臺灣的接待能力。
而賴幸媛昨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近3年來,大陸游客脫團率只有“10萬分之3”,非常低,針對自由行,臺灣當局將通過源頭管理、事故通報及行蹤協尋等方式,將旅客滯留的可能性最小化。
包承柯認為,赴港自由行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經濟發展以及香港與內地的相互理解、融合,因此,“結合香港經驗,可以說赴臺自由行是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6月12日,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在第三屆海峽兩岸論壇上宣布,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將于28日正式啟動,第一批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廈門,游客人數每日上限為500人。21日,兩岸兩會換文后,臺灣“行政院長”吳敦義火速核定了空運和觀光旅游兩項自由行重要文本的內容,讓“移民署”得以于22日正式啟動相關工作。
人來人往勝過文來文往
近年來,大陸游客已經超越日本成為臺灣觀光主力。2010年,赴臺大陸游客達到117萬人次,同比增長98%。
昨日,臺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自2008年開放來臺旅游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以觀光為目的赴臺的大陸團隊游客達到235萬余人,為臺灣帶來了1200億元新臺幣的收益。
而臺灣“主計處”公布的資料亦顯示,僅在2010年,大陸游客給臺灣帶來的收益就達到20.6億美元,超過臺灣全部餐飲業兩個月的營業額,對臺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達到0.28%。
“自由行游客的消費將比團進團出更高。自由行游客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此外,旅游團一般都是去日月潭、阿里山,很少去臺灣南部,自由行則沒有限制,因此對臺灣經濟的貢獻會更大。”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表示。
而臺灣各地的商家也使出各種各樣的招數來吸引大陸游客。而在高雄,各大賓館紛紛推出到景點、機場、高鐵車站的接駁服務,并推出具有當地特色的菜肴,希望能留住陸客的胃。
“大陸游客通過自由行能與當地民眾產生更多的交流,產生的良好社會效應將無法估計。”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負責人包承柯表示。
而邵琪偉日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亦表示,兩岸之間,“人來人往永遠要勝過文來文往”。
全面提升商機
臺灣媒體認為:陸客來臺個人游的啟動,再加上兩岸每周航班的增加,使得臺灣觀光業充滿發展商機,極有機會成為“東亞觀光交流轉運中心”及“國際觀光重要旅游目的地”。在增加觀光投資方面,截至2013年為止,臺灣地區觀光旅館業者投資合計約40億美元,約有31家國際級觀光旅館在臺灣進行重新裝修或新建。
開放陸客個人游后,將使得大陸觀光客來臺的效益更加全面,不但過去的航空、觀光飯店、交通、餐廳、旅游區等業者將持續受益,將來如出租車業者、百貨業、土產品業等也將會受益。還有觀光醫療照護、觀光農業、觀光文化創意產業等,這些產業與觀光業結合發展,大幅提升這些產業的發展空間。而臺灣的鄉土文化、歷史背景、建筑等都可以成為吸引大陸觀光進行“深度旅游”,可全面提升臺灣業者的商機。
在增進就業機會方面,根據就業e網分析,許多產業正加快腳步跟上服務化趨勢,吸引大陸觀光客的消費,舉凡批發零售、醫學整形、美容美體、運輸工具租賃、運動休閑、藝文表演、批發零售,都是大陸觀光客可能來臺消費的產業。由此方向出發,凡是與這些產業相關的服務人員,未來的需求量大增。
試點地區將來或增加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劉震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只要試點進展順利,將來開放的地區、每日游客人數上限都有可能增加。
在邵琪偉宣布28日啟動自由行之后,廣東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即對媒體表示,廣州、深圳將有望在未來列為試點地區。廣東省2010年赴臺旅游人數在大陸各省中排第一位,潛在的臺灣游市場非常大。
“目前只開放3個城市試點,每日人數上限也限定在500人,是因為兩岸雙方都有一定的擔心。”劉震濤表示,臺灣擔心大陸游客滯留不歸,而大陸也擔心臺灣的接待能力。
而賴幸媛昨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近3年來,大陸游客脫團率只有“10萬分之3”,非常低,針對自由行,臺灣當局將通過源頭管理、事故通報及行蹤協尋等方式,將旅客滯留的可能性最小化。
包承柯認為,赴港自由行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經濟發展以及香港與內地的相互理解、融合,因此,“結合香港經驗,可以說赴臺自由行是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