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危機令歐債雪上加霜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歐洲銀行主權債務的高度集中,大大增加了銀行業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從歐洲范圍來看,無論是希臘的債務重組風險還是西班牙等國的銀行壞賬都可能出現債務危機惡化銀行業資產負債狀況,反過來,…
歐洲銀行主權債務的高度集中,大大增加了銀行業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從歐洲范圍來看,無論是希臘的債務重組風險還是西班牙等國的銀行壞賬都可能出現債務危機惡化銀行業資產負債狀況,反過來,銀行業的壞賬又不得不讓政府埋單,進而導致財政崩潰的惡性循環,銀行業危機將讓歐債危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標普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降至全球最低意味著距離主權“違約”僅一步之遙。用新債堵舊債的手段,終究沒有挽救深陷債務泥潭的希臘。歐盟委員會預計,今年底希臘債務總規模將提高到347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也將上升至158%。2012年,希臘負債比率甚至將進一步提高至166%。歐盟和IMF提供的1100億歐元資金遠不足以解救希臘。預測顯示,到2013年中期,希臘需要532億歐元解決赤字、883億歐元償付長期債務、100億歐元資助銀行。而目前希臘兩年期和三年期國債利率水平已超過了20%,創下了該國加入歐元區以來最高水平,并且超出了德國同類債券利率18個百分點,顯示市場已不再相信希臘能夠憑借自身力量償還到期債務,希臘最終只能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來擺脫巨額債務壓力。
然而,無論哪種債務重組方式都可能對金融體系造成沖擊。所謂債務重組,就是債權人自愿或被迫放棄對希臘的部分債權要求,或者是延長希臘償還債務期限以及降低希臘支付的融資利息。希臘債務重組存在債券互換、延長現有債券到期期限(所謂的維也納模式)以及要求債權人延期獲得償付等形式,但這意味著對債權人利益的損害。目前,希臘最主要的債權人是歐洲商業銀行、各類保險公司、養老基金以及歐洲各國央行,其中絕大部分債務未針對可能出現的損失進行資本預留。實施債務重組將導致上述金融機構出現巨額資產減記損失。同時,也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連鎖反應。
歐洲影子銀行體系非常發達,衍生交易的規模早已超越了基礎金融產品的規模,且衍生品杠桿比例比傳統金融工具遠高得多。據ISDA的估計,基礎金融(債券、股票、信貸)市場規模和衍生市場規模的比例在1:10至1:25之間。政府主權債務一般被視作是具有最高信用等級的債務,因而被廣泛用于構建各種信用衍生品種。如果希臘債務實施重組改變未來資金分布狀況,建立在原有債務之上的衍生交易也將隨之改變,這很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新的沖擊。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6月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持有的希臘國債總額共計542億美元,其中96%由歐洲銀行持有。希臘國債主要集中在德國和法國,兩國的銀行持有量共占69%。希臘的銀行和其他國內投資者擁有29%的希臘債務。歐洲銀行業對希臘債務(包括私人部門債務)的持有量共計1363億美元。根據壓力測試,德法兩國銀行業在希臘國債的暴露頭寸分別達到了銀行一級核心資本的12%和6%。由于國外銀行主要是以固定價格和收益率(收益率遠低于當前市場收益率)購買希臘國債,一旦希臘債務重組而被迫以目前市場價格進行銷售,德法銀行業持有的希臘國債名義價值將大幅縮水。據德意志銀行估計,若希臘債務重組導致25%的國債價值縮水,歐洲央行的直接損失額度將達到其目前全部資本金的近一半。歐洲銀行業持有的歐洲主權債務風險敞口極大。據法國巴黎銀行預計,歐洲銀行業持有的歐債80%都在銀行賬目下。此外,東歐地區有76%的銀行信貸市場控制在西歐銀行業手上,一旦西歐銀行業遭受損失,東歐信貸需求也將受到打擊。
再來看西班牙,與其它歐洲債務危機國家不同的是,政府債務并不是西班牙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問題更多來自于銀行壞賬和補充資本金需求及可能的政府救助引發的主權債務風險。由于西班牙銀行業在本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時期貸款過多,出現了大量房地產相關的呆壞賬,而房價下跌的趨勢還在繼續。西班牙央行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西班牙銀行系統不良比率上升至6.4%,為16年來最高水平。早前,為降低銀行業風險,西班牙政府頒布了新的資本充足監管規定,要求銀行業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8%。在這一要求下,部分銀行可能無法籌集到足夠資本金,最終需要被國有化。而這將消耗政府大量資金,導致財政支出上升,削減債務目標難以實現,西班牙主權債務評級面臨進一步惡化的風險,政府融資成本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加速西班牙債務危機的發酵。
更為嚴重的是,歐洲各國相互持有債務,英國、法國和德國是“歐豬五國”最主要的債權人,持有的債務總量占五國債務總量的一半左右;“歐豬五國”之間也相互持有債務,比如西班牙持有葡萄牙大約1/3的債務,歐洲國家持有希臘80%的債務。如果信用違約進一步擴散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可能違約的主權債務規模將超過1萬億歐元,并殃及德國法國等核心國,整個歐洲甚至全球銀行的金融風險鏈已經浮出水面,債務危機與銀行業危機相互交織將讓歐洲遭遇新的險情。
來源:中國證券報
標普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降至全球最低意味著距離主權“違約”僅一步之遙。用新債堵舊債的手段,終究沒有挽救深陷債務泥潭的希臘。歐盟委員會預計,今年底希臘債務總規模將提高到347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也將上升至158%。2012年,希臘負債比率甚至將進一步提高至166%。歐盟和IMF提供的1100億歐元資金遠不足以解救希臘。預測顯示,到2013年中期,希臘需要532億歐元解決赤字、883億歐元償付長期債務、100億歐元資助銀行。而目前希臘兩年期和三年期國債利率水平已超過了20%,創下了該國加入歐元區以來最高水平,并且超出了德國同類債券利率18個百分點,顯示市場已不再相信希臘能夠憑借自身力量償還到期債務,希臘最終只能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來擺脫巨額債務壓力。
然而,無論哪種債務重組方式都可能對金融體系造成沖擊。所謂債務重組,就是債權人自愿或被迫放棄對希臘的部分債權要求,或者是延長希臘償還債務期限以及降低希臘支付的融資利息。希臘債務重組存在債券互換、延長現有債券到期期限(所謂的維也納模式)以及要求債權人延期獲得償付等形式,但這意味著對債權人利益的損害。目前,希臘最主要的債權人是歐洲商業銀行、各類保險公司、養老基金以及歐洲各國央行,其中絕大部分債務未針對可能出現的損失進行資本預留。實施債務重組將導致上述金融機構出現巨額資產減記損失。同時,也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連鎖反應。
歐洲影子銀行體系非常發達,衍生交易的規模早已超越了基礎金融產品的規模,且衍生品杠桿比例比傳統金融工具遠高得多。據ISDA的估計,基礎金融(債券、股票、信貸)市場規模和衍生市場規模的比例在1:10至1:25之間。政府主權債務一般被視作是具有最高信用等級的債務,因而被廣泛用于構建各種信用衍生品種。如果希臘債務實施重組改變未來資金分布狀況,建立在原有債務之上的衍生交易也將隨之改變,這很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新的沖擊。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6月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持有的希臘國債總額共計542億美元,其中96%由歐洲銀行持有。希臘國債主要集中在德國和法國,兩國的銀行持有量共占69%。希臘的銀行和其他國內投資者擁有29%的希臘債務。歐洲銀行業對希臘債務(包括私人部門債務)的持有量共計1363億美元。根據壓力測試,德法兩國銀行業在希臘國債的暴露頭寸分別達到了銀行一級核心資本的12%和6%。由于國外銀行主要是以固定價格和收益率(收益率遠低于當前市場收益率)購買希臘國債,一旦希臘債務重組而被迫以目前市場價格進行銷售,德法銀行業持有的希臘國債名義價值將大幅縮水。據德意志銀行估計,若希臘債務重組導致25%的國債價值縮水,歐洲央行的直接損失額度將達到其目前全部資本金的近一半。歐洲銀行業持有的歐洲主權債務風險敞口極大。據法國巴黎銀行預計,歐洲銀行業持有的歐債80%都在銀行賬目下。此外,東歐地區有76%的銀行信貸市場控制在西歐銀行業手上,一旦西歐銀行業遭受損失,東歐信貸需求也將受到打擊。
再來看西班牙,與其它歐洲債務危機國家不同的是,政府債務并不是西班牙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問題更多來自于銀行壞賬和補充資本金需求及可能的政府救助引發的主權債務風險。由于西班牙銀行業在本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時期貸款過多,出現了大量房地產相關的呆壞賬,而房價下跌的趨勢還在繼續。西班牙央行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西班牙銀行系統不良比率上升至6.4%,為16年來最高水平。早前,為降低銀行業風險,西班牙政府頒布了新的資本充足監管規定,要求銀行業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8%。在這一要求下,部分銀行可能無法籌集到足夠資本金,最終需要被國有化。而這將消耗政府大量資金,導致財政支出上升,削減債務目標難以實現,西班牙主權債務評級面臨進一步惡化的風險,政府融資成本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加速西班牙債務危機的發酵。
更為嚴重的是,歐洲各國相互持有債務,英國、法國和德國是“歐豬五國”最主要的債權人,持有的債務總量占五國債務總量的一半左右;“歐豬五國”之間也相互持有債務,比如西班牙持有葡萄牙大約1/3的債務,歐洲國家持有希臘80%的債務。如果信用違約進一步擴散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可能違約的主權債務規模將超過1萬億歐元,并殃及德國法國等核心國,整個歐洲甚至全球銀行的金融風險鏈已經浮出水面,債務危機與銀行業危機相互交織將讓歐洲遭遇新的險情。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