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提高存準率后可能很快將加息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市場的第一反應可能完全是反的
市場的第一反應可能完全是反的
舉世矚目的中國五月宏觀經濟數據14日上午十點公布,數據公布后,全球外匯市場中的商品貨幣率先上漲,歐系貨幣也跟著上漲,日元瑞郎則下跌,顯示市場風險偏好情緒升溫——投資者減輕了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心;隨后中國股市迅速翻紅,絕大多數股票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彈。為什么市場反應與數據背道而馳,CPI高啟卻很樂觀?因為,雖然CPI創出新高,但沒有超出預期(5.5%恰恰符合預期);工業增加值雖然下滑,但幅度只有0.1%,低于市場預期,說明中國經濟仍然平穩;同時,房地產投資仍然高達34%以上,顯示經濟仍然過熱,對大宗商品短線存在拉動效應。因此,商品貨幣上漲,中國股市中的地產股和水泥股上漲,絕大多數股票都蠢蠢欲動。
但是,市場顯然過于樂觀,隨后(下午3點30分左右)中國央行宣布提高存準率0.5個百分點,預示著未來宏觀調控政策仍然趨向于緊縮。未來中國股市以及全球市場的風險投資品種的上漲幅度應該受限,起碼是中國股市,很難走出大幅度反彈行情。
很顯然,市場在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后的第一時間沒有仔細解讀,或者說被數據所誤導。實際上,五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是不很樂觀的,CPI不僅是處于2年來的高位,而且是處于“高通脹”周期的起點,很快我們將見到更高,而且未來幾個月都很難再回到“溫和通脹”區間。更讓人擔心的是,五月數據掩蓋了中國經濟最讓人擔心的軟肋——滯脹風險,由于不擔心滯脹,中國央行很可能繼續延續偏緊的貨幣政策,不僅提供存準率,而且很可能在六月中下旬再次加息,同時在月末加大匯率日浮動區間——容許人民幣以更快的速度升值。即所謂三率齊發。
在5月數據中我仍然看到滯脹風險
我看中國五月數據,不僅不樂觀,反而加劇了對中國經濟繼續深入滯脹區邊緣的擔心。何謂滯脹?首先是通脹率居高難下,而5月CPI5.5%告訴了我們什么?未來半年,中國仍將經歷較長周期的高通脹,而難看到通脹的拐點。雖然我注意到輸入型通脹在五月后有所降低,國際油價從110美金回落到100美金之下,同時,中國經濟的PPI也已經受到貨幣緊縮的影響,工業需求在減弱,對CPI的傳導效應也受到一定壓制。但這是暫時的,國際大宗商品市場5-6月的表現僅僅是長周期上漲途中喘口氣,未來一定會卷土重來,我們在今年下半年還將看到嚇人的價位。由于國務院已經決定將國內油價調整的主導權交給三大石油運營商,未來油價將實現與國際市場的聯動,下半年油價持續上漲是大概率事件,這將繼續推高CPI。我甚至可以預言:現在油價的小幅度回落就是在等著油價聯動機制的宣布,一旦國務院宣布實行新的油價定價機制,國際油價將立即上漲;在油價上漲之前,電價肯定會先漲,7月是國內用電高峰,預計六月底將再次上調電價,而且很可能出臺針對居民的階梯式電價機制——這會更大尺度影響CPI;雖然5月CPI上漲主要是豬肉漲價在作祟,但六月食品漲價的因素可能更多,比如油類和蔬菜。如果考慮到6月電價調整因素,6月以及7月,CPI很難回落,很可能一直在5.5%以上運行。
5.5%是個什么概念?似乎環比上漲不多,但卻有本質突破——由溫和通脹進入了高通脹區間,而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我們將很難見到CPI再回到溫和通脹區間。這可能就是為什么中國央行在數據公布后沒有等到晚上就緊急提高存準率的原因。
還要看實體經濟數據,5月PMI下滑0.9個百分點,說明實體經濟下滑加速。中國經濟仍然處于滯脹區邊緣。
貨幣政策超調可能性加大
但我一直強調,中國經濟是否會進入滯脹區,很大程度取決于宏觀經濟政策超調。而這個超調預期現在更強烈了。我預計,在中國央行緊急提高存準率后不久,很快將宣布加息。為什么有這樣判斷?因為五月宏觀經濟數據沒有給央行施加貨幣環境已經“超調”的壓力:工業增加值環比只跌了0.1個百分點,以及房地產投資仍然運行在30%以上的高位,讓人們更相信國家統計局13日發表的觀點:中國經濟仍然目前運行在合理區間,未來也絕不會硬著陸。潛臺詞是:宏觀經濟局部過熱環境沒有改觀,還需要繼續緊縮。
這是很危險的。
在數據公布后,我第一時間接受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采訪,當時我明確地指出:五月工業增加值數據不說明問題,相反讓人忘記了滯脹風險,這個數據只包括較大型的企業,沒有反應中小企業的窘境,而五月宏觀經濟環境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中小企業鬧錢荒,鬧電荒,它們的處境在五月還沒有傳染到國有企業,或者說影響還不大,因此5月工業增加值回落幅度很小。我注意到5月的PMI回落了0.9個百分點,這與工業增加值只回落0.1%是不匹配的。很顯然,五月工業增加值回落0.1%的數據太溫和了,有些迷惑人,使得緊縮派腰桿更硬。如果說貨幣政策的調整要適度超前的話,五月的數據恰恰使得該政策調整無法做到超前,相反還得延續緊縮,指望貨幣政策在5-6月間有所微調的人,過于樂觀了,股市的反應更是太樂觀了。
預計,偏緊的貨幣環境還將延續到七月,它將更深刻地影響六月甚至七月的宏觀經濟數據:六、七月份工業增加值數據繼續出現較大幅度回落是必然的,以此,中國經濟當前的現實是:還在更“癡迷”地陷入滯脹風險區——通脹率高啟,而經濟增速卻持續地回落。
房地產調控加碼,很可能成為壓倒房價的最后一根稻草
未來貨幣政策還將偏緊,房地產調控政策也不可能松動,相反卻有可能出新招。兩面都緊,加劇了我對六月房價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引發經濟硬著陸的擔心。
為什么擔心房價會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呢?原因很多,但五月房地產投資數據太“熱”,則更增加了我的擔心——一點都沒顯現出各級政府房地產調控持續加碼的效果!我們看到,五月,全社會投資增速是有所回落的,但房地產投資仍然保持在34.6%的高位,住宅投資甚至處于37.8%的超高位。在房地產調控越來越嚴的背景下,在資金面已經緊得不行的背景下,國內房地產企業卻不差錢,房地產投資還能保持超高速,不可思議。很顯然,這個數據的取得不是依靠政府所樂見的保障房,而是房地產企業轉戰二三線城市的直接證據。很顯然,這個數據與5月貨幣環境趨緊的現實也是不符的,貸款增量下滑,高利貸盛行,房地產投資卻高漲,這個數據怎么可信?
但是,就是這個不可信的證據為管理層繼續加大房地產政策的調控力度提供了依據!如果該判斷成真,很多房地產企業將被迫降價,因為未來房地產調控還有更嚴厲的措施出臺。我判斷,五月的房地產數據不是更熱的起點,而是趨冷前的瘋狂,且很可能是最后的瘋狂——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將很難再見30%以上的增長數據。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要等到六月的數據出來后才能認識到這一點,而到那時,房價已經大幅度下跌了。
宏觀經濟政策微調的窗口在8月以后了
由于五月宏觀經濟數據沒有反應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滯脹風險區的風險,而且顯示有些領域實體經濟仍然過熱,因此市場有可能大松一口氣,出現一定幅度的反彈——今天下午的外匯市場就是這樣反應的。而這恰恰是我們逢高出貨的機會。切不可相信貨幣環境短期會有微調出現,更不能認為中國股市無懼緊縮,無懼滯脹風險。只有當宏觀經濟數據更準確地反應中國經濟的現實時——也就是更能顯示滯脹風險在加劇時,央行的貨幣政策才可能微調,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才能轉向防滯脹,但那要等待七月底、八月初了。當前最需要防范的是更緊,預計中國央行將三率齊發,先是提高存準率,周末可能加息,月底可能實行更靈活的匯率浮動制度,讓人民幣加快升值。
來源:大宗商品網
舉世矚目的中國五月宏觀經濟數據14日上午十點公布,數據公布后,全球外匯市場中的商品貨幣率先上漲,歐系貨幣也跟著上漲,日元瑞郎則下跌,顯示市場風險偏好情緒升溫——投資者減輕了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心;隨后中國股市迅速翻紅,絕大多數股票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彈。為什么市場反應與數據背道而馳,CPI高啟卻很樂觀?因為,雖然CPI創出新高,但沒有超出預期(5.5%恰恰符合預期);工業增加值雖然下滑,但幅度只有0.1%,低于市場預期,說明中國經濟仍然平穩;同時,房地產投資仍然高達34%以上,顯示經濟仍然過熱,對大宗商品短線存在拉動效應。因此,商品貨幣上漲,中國股市中的地產股和水泥股上漲,絕大多數股票都蠢蠢欲動。
但是,市場顯然過于樂觀,隨后(下午3點30分左右)中國央行宣布提高存準率0.5個百分點,預示著未來宏觀調控政策仍然趨向于緊縮。未來中國股市以及全球市場的風險投資品種的上漲幅度應該受限,起碼是中國股市,很難走出大幅度反彈行情。
很顯然,市場在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后的第一時間沒有仔細解讀,或者說被數據所誤導。實際上,五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是不很樂觀的,CPI不僅是處于2年來的高位,而且是處于“高通脹”周期的起點,很快我們將見到更高,而且未來幾個月都很難再回到“溫和通脹”區間。更讓人擔心的是,五月數據掩蓋了中國經濟最讓人擔心的軟肋——滯脹風險,由于不擔心滯脹,中國央行很可能繼續延續偏緊的貨幣政策,不僅提供存準率,而且很可能在六月中下旬再次加息,同時在月末加大匯率日浮動區間——容許人民幣以更快的速度升值。即所謂三率齊發。
在5月數據中我仍然看到滯脹風險
我看中國五月數據,不僅不樂觀,反而加劇了對中國經濟繼續深入滯脹區邊緣的擔心。何謂滯脹?首先是通脹率居高難下,而5月CPI5.5%告訴了我們什么?未來半年,中國仍將經歷較長周期的高通脹,而難看到通脹的拐點。雖然我注意到輸入型通脹在五月后有所降低,國際油價從110美金回落到100美金之下,同時,中國經濟的PPI也已經受到貨幣緊縮的影響,工業需求在減弱,對CPI的傳導效應也受到一定壓制。但這是暫時的,國際大宗商品市場5-6月的表現僅僅是長周期上漲途中喘口氣,未來一定會卷土重來,我們在今年下半年還將看到嚇人的價位。由于國務院已經決定將國內油價調整的主導權交給三大石油運營商,未來油價將實現與國際市場的聯動,下半年油價持續上漲是大概率事件,這將繼續推高CPI。我甚至可以預言:現在油價的小幅度回落就是在等著油價聯動機制的宣布,一旦國務院宣布實行新的油價定價機制,國際油價將立即上漲;在油價上漲之前,電價肯定會先漲,7月是國內用電高峰,預計六月底將再次上調電價,而且很可能出臺針對居民的階梯式電價機制——這會更大尺度影響CPI;雖然5月CPI上漲主要是豬肉漲價在作祟,但六月食品漲價的因素可能更多,比如油類和蔬菜。如果考慮到6月電價調整因素,6月以及7月,CPI很難回落,很可能一直在5.5%以上運行。
5.5%是個什么概念?似乎環比上漲不多,但卻有本質突破——由溫和通脹進入了高通脹區間,而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我們將很難見到CPI再回到溫和通脹區間。這可能就是為什么中國央行在數據公布后沒有等到晚上就緊急提高存準率的原因。
還要看實體經濟數據,5月PMI下滑0.9個百分點,說明實體經濟下滑加速。中國經濟仍然處于滯脹區邊緣。
貨幣政策超調可能性加大
但我一直強調,中國經濟是否會進入滯脹區,很大程度取決于宏觀經濟政策超調。而這個超調預期現在更強烈了。我預計,在中國央行緊急提高存準率后不久,很快將宣布加息。為什么有這樣判斷?因為五月宏觀經濟數據沒有給央行施加貨幣環境已經“超調”的壓力:工業增加值環比只跌了0.1個百分點,以及房地產投資仍然運行在30%以上的高位,讓人們更相信國家統計局13日發表的觀點:中國經濟仍然目前運行在合理區間,未來也絕不會硬著陸。潛臺詞是:宏觀經濟局部過熱環境沒有改觀,還需要繼續緊縮。
這是很危險的。
在數據公布后,我第一時間接受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采訪,當時我明確地指出:五月工業增加值數據不說明問題,相反讓人忘記了滯脹風險,這個數據只包括較大型的企業,沒有反應中小企業的窘境,而五月宏觀經濟環境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中小企業鬧錢荒,鬧電荒,它們的處境在五月還沒有傳染到國有企業,或者說影響還不大,因此5月工業增加值回落幅度很小。我注意到5月的PMI回落了0.9個百分點,這與工業增加值只回落0.1%是不匹配的。很顯然,五月工業增加值回落0.1%的數據太溫和了,有些迷惑人,使得緊縮派腰桿更硬。如果說貨幣政策的調整要適度超前的話,五月的數據恰恰使得該政策調整無法做到超前,相反還得延續緊縮,指望貨幣政策在5-6月間有所微調的人,過于樂觀了,股市的反應更是太樂觀了。
預計,偏緊的貨幣環境還將延續到七月,它將更深刻地影響六月甚至七月的宏觀經濟數據:六、七月份工業增加值數據繼續出現較大幅度回落是必然的,以此,中國經濟當前的現實是:還在更“癡迷”地陷入滯脹風險區——通脹率高啟,而經濟增速卻持續地回落。
房地產調控加碼,很可能成為壓倒房價的最后一根稻草
未來貨幣政策還將偏緊,房地產調控政策也不可能松動,相反卻有可能出新招。兩面都緊,加劇了我對六月房價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引發經濟硬著陸的擔心。
為什么擔心房價會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呢?原因很多,但五月房地產投資數據太“熱”,則更增加了我的擔心——一點都沒顯現出各級政府房地產調控持續加碼的效果!我們看到,五月,全社會投資增速是有所回落的,但房地產投資仍然保持在34.6%的高位,住宅投資甚至處于37.8%的超高位。在房地產調控越來越嚴的背景下,在資金面已經緊得不行的背景下,國內房地產企業卻不差錢,房地產投資還能保持超高速,不可思議。很顯然,這個數據的取得不是依靠政府所樂見的保障房,而是房地產企業轉戰二三線城市的直接證據。很顯然,這個數據與5月貨幣環境趨緊的現實也是不符的,貸款增量下滑,高利貸盛行,房地產投資卻高漲,這個數據怎么可信?
但是,就是這個不可信的證據為管理層繼續加大房地產政策的調控力度提供了依據!如果該判斷成真,很多房地產企業將被迫降價,因為未來房地產調控還有更嚴厲的措施出臺。我判斷,五月的房地產數據不是更熱的起點,而是趨冷前的瘋狂,且很可能是最后的瘋狂——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將很難再見30%以上的增長數據。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要等到六月的數據出來后才能認識到這一點,而到那時,房價已經大幅度下跌了。
宏觀經濟政策微調的窗口在8月以后了
由于五月宏觀經濟數據沒有反應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滯脹風險區的風險,而且顯示有些領域實體經濟仍然過熱,因此市場有可能大松一口氣,出現一定幅度的反彈——今天下午的外匯市場就是這樣反應的。而這恰恰是我們逢高出貨的機會。切不可相信貨幣環境短期會有微調出現,更不能認為中國股市無懼緊縮,無懼滯脹風險。只有當宏觀經濟數據更準確地反應中國經濟的現實時——也就是更能顯示滯脹風險在加劇時,央行的貨幣政策才可能微調,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才能轉向防滯脹,但那要等待七月底、八月初了。當前最需要防范的是更緊,預計中國央行將三率齊發,先是提高存準率,周末可能加息,月底可能實行更靈活的匯率浮動制度,讓人民幣加快升值。
來源:大宗商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