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興經濟體面臨雙重考驗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于國際糧食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亞洲各經濟體通脹形勢日益嚴峻。上周,印度公布的2010年12月批發物價指數(WPI)高達8.43%,高于市場普遍預期,這使得印度央行本月的加息壓力增大。…
于國際糧食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亞洲各經濟體通脹形勢日益嚴峻。上周,印度公布的2010年12月批發物價指數(WPI)高達8.43%,高于市場普遍預期,這使得印度央行本月的加息壓力增大。與此同時,泰國、韓國、印尼和新加坡等國已出臺貨幣緊縮政策和行政措施,以穩定國內物價。
此外,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1月14日表示,在截至1月12日的一周里,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資金流入量出現大幅萎縮,因為投資者擔心新興經濟體會出臺更多的措施抑制資產和整體物價的上漲。受此影響,印尼、印度和菲律賓等國股市上周普遍下跌。
通脹壓力普遍增大
印度政府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2010年12月的WPI同比增長8.43%,較當年11月份的7.48%有大幅上漲。其中,初級產品價格環比提高了3.5%,成為當月通脹加劇的主要推動因素。食品和非食品價格漲幅分別為3.7%和2.3%。其中,洋蔥價格環比漲幅達34.86%,蔬菜和馬鈴薯價格環比漲幅分別為22.9%和16.29%。印度財政部長穆克吉在數據發布后表示,當前食品通脹水平是“不可接受的”。
市場普遍認為,最新的通脹數據使得印度央行本月加息的可能性加大,但僅僅依靠貨幣緊縮不足以解決印度的通脹問題,因為該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失衡。
為穩定物價,印度政府13日宣布了系列措施,如限制洋蔥出口、加大進口,暫停糖的出口,打擊囤積和成立協調機構等。但分析人士認為,依靠進口來平抑價格并不是長久之計,印度政府應該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產量入手解決供應短缺的問題。
此外,亞洲多數新興經濟體也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平抑本國資產和整體物價水平。其中,泰國央行和韓國央行分別在12日和13日上調基準利率,韓國政府還宣布了系列價格管制措施。新加坡13日宣布,將提高二套房房貸的首付比例。印尼則宣布取消部分糧食進口稅,如小麥、大豆和家禽飼料等產品。
新興市場外資流入減少
EPFR14日發布報告稱,投資者對于新興經濟體的高漲物價表示擔憂,資金流入新興經濟體的熱度會逐漸趨冷,因為新興經濟體將會采取更多的經濟緊縮政策和資本管制措施。盡管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在截至1月12日的當周取得了連續第8周的資金凈流入,但是其流入額僅為2010年周均值的三分之一。其中,“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股票基金取得了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規模最小的資金流入。
EPFR還表示,在截至1月12日的一周里,發達市場股市基金的資金凈流入增速繼續領先于新興市場,并且是過去6周里的第5周領先。其中,美國股票基金取得各國中規模最大的資金流入。
而與資金流向相對應的是,印度Sensex指數在上周下跌1.8%,收于19330.5點,今年以來跌幅為5.7%;印尼雅加達綜合股價指數上周下跌2.8%,收于3528.6點,今年以來的整體跌幅為4.7%;菲律賓馬尼拉綜合指數上周下跌1.7%,收于4132點,今年以來的整體跌幅為1.6%。此外,泰國和馬來西亞股指也在上周分別跌去0.4%和0.2%。
西班牙對外銀行研究部14日發布報告稱,通脹壓力上升,特別是食品和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使得多數亞洲股市上周表現疲軟。部分2010年表現最好的股市如印尼、印度和菲律賓則在2011年下跌嚴重。近期,投資者將繼續關注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的基準通脹數據,以及新加坡和泰國的貿易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