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欲根治歐元“硬傷”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0月28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召開秋季峰會,各國有望為強化歐盟財政紀律、完善經濟治理商定一份具體的改革藍圖,以堵住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所暴露出的歐元區體制性漏洞。歐洲…
10月28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召開秋季峰會,各國有望為強化歐盟財政紀律、完善經濟治理商定一份具體的改革藍圖,以堵住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所暴露出的歐元區體制性漏洞。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稱,這將是歐元自1999年誕生以來最重大的改革。
力避債務危機重演
此次峰會上,歐盟領導人將審議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領導的專門小組就加強經濟治理提出的最終報告,以此為基礎商定改革大計,以期根治歐元“硬傷”,避免債務危機重演。
盡管1999年誕生之時,歐元被譽為是人類貨幣史上的一大創舉,但這卻難掩其缺乏統一財政政策的尷尬,因為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讓成員國交出財政大權都不切實際。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歐元區國家建立了一套以《穩定與增長公約》為核心的財政紀律,對區內成員的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提出了明確的上限,以保證各國財政步調一致,維護歐元穩定。
然而事實證明,這套約束機制未能及時發現并阻止希臘等國日益累積的經濟和財政問題,今年上半年發端于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讓歐元區與生俱來的體制性缺陷暴露無遺。
歐債危機有種種成因,但歐元體制上的“硬傷”如果得不到根治,歐元的前景將會長期遭到質疑。歐債危機爆發后,歐盟采取了標本兼治的應對策略,一方面籌集近萬億歐元用于救急,另一方面于今年3月成立了以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為首的專門小組,討論治本之舉以堵住歐元區體制性漏洞。
五個方面完善經濟治理
根據專門小組通過的報告,歐盟將著力從五個方面完善經濟治理,即強化財政紀律、新建宏觀經濟風險監測機制、增進經濟政策協調、建立一套永久性的危機應對機制和培養配套機構,諸多改革舉措都將首先或主要針對歐元區。
強化財政紀律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懲罰機制。雖然《穩定與增長公約》也對違反歐盟財政紀律,出現赤字超標的歐元區國家規定了懲罰措施,但卻從未實施過。專門小組的報告在程序上一改目前的多數表決同意機制為“反向多數”,使得處罰更容易落到實處,即對違反財政紀律且拒不糾正的歐元區國家,歐盟委員會今后將有權建議處罰措施,除非歐盟成員國以有效多數表示反對,否則處罰自動生效。
在監測宏觀經濟風險方面,專門小組建議創立一套具體指標,用于衡量各國經濟健康程度,及早發現部分國家出現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如房地產泡沫和競爭力差距等,防患于未然。
在增進經濟政策協調方面,專門小組提出的“歐洲學期”機制已于今年9月獲得通過,將于明年正式啟動。屆時,歐盟各國在每年制定預算方案時都需要接受歐盟委員會和其他成員的評議,以便歐盟及早發現問題并督促相關國家予以糾正。
在建立一套永久性的危機應對機制方面,專門小組的報告將其作為一個中期目標,留待進一步討論。最后,專門小組還建議,應設立必要的公共機構,為執行宏觀經濟監測和預算監督提供獨立的分析和意見。
德法提案攪局
就在專門小組上周通過報告的當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聯合提出,有必要對《里斯本條約》進行修改,以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危機應對機制,處理今后歐元區成員可能再度出現的債務危機,并對違反財政紀律的歐元區成員處以中止表決權等更加嚴厲的政治性懲罰。
實際上,德法的建議正是專門小組報告中未解決的永久性危機應對機制問題,德法希望借此進一步強化歐元區財政紀律。不過德法要求大動干戈的激進主張在歐盟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和貨幣事務的委員奧利•雷恩26日說,中止成員國投票權的做法不符合促進歐盟團結的精神,歐委會更傾向于在不修改條約的情況下建立一套永久性的危機應對機制。歐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外交大臣史蒂文•范納克爾也表示,沒有人希望重開條約談判,做出根本修改。
不少國家擔心,修改《里斯本條約》好比打開“潘多拉盒子”,各國會趁機紛紛提出別的主張,從而陷入無休止的討價還價,即便達成一致,各國的批準程序也會相當耗時。從《里斯本條約》的誕生過程來看,歐盟耗費了近10年才完成這部重要的改革立法,其前身《歐盟憲法條約》甚至因為2005年在法國和荷蘭的公投中慘遭否決而夭折。對《里斯本條約》的修改在一些國家可能會再次面臨公投的考驗。
一位接近范龍佩的歐盟官員27日告訴本報記者,歐盟領導人有望通過專門小組的報告,從而盡早啟動現行條約框架下的必要改革,但對于德法的建議,各國依然分歧嚴重。由此看來,完善歐元區經濟治理的改革努力恐怕還要分兩步走。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盧布自由兌換進程加快 下一篇:美第二輪量化寬松力度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