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經濟觸底回升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經濟已最終表現出觸底跡象:在失業率創紀錄后美國人再次奔忙、離開父母到大學或就業市場碰運氣的年輕人增多、一度大跌的生育率正在走平、貧困率下降。從周四公布的2011年新…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經濟已最終表現出觸底跡象:在失業率創紀錄后美國人再次奔忙、離開父母到大學或就業市場碰運氣的年輕人增多、一度大跌的生育率正在走平、貧困率下降。
從周四公布的2011年新人口數據來看,始于2009年中的經濟復蘇前景不錯。這份年度數據和未公布的截至2012年3月的政府數據涵蓋失業率從9.6%降至8.9%的一年。
形勢并非一片大好。失業率仍處于8.1%的高位;住房自有率連續五年下跌,目前為64.6%,且為十余年來最低;領取食品券的美國人數量空前。不過分析師們認為,總的來看最近人口數據全面顯示美國經濟企穩。在房地產泡沫破滅五年之后,經濟企穩將標志二戰以來歷時最長、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結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與公共政策教授AndrewCherlin表示:“我們可能將看到美國家庭從本來大蕭條中開始復蘇。”Cherlin指的是美國人移動率上升和年輕人離開父母家庭,二者都顯示更多年輕人在檢驗是否存在工作機會。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RichardFreeman稱數據指向“脆弱復蘇”,經濟仍然存在再陷衰退的風險,前景如何部分將依賴大選結果和國會是否能避免“財政懸崖”。“考慮到世界經濟形勢,我們做的比其它很多國家要好,”Freeman說。“政府采取什么政策仍然很關鍵。”
人口數據還顯示國外出生美國人數量增長放緩,2011年為4040萬,占總人口13%;去年移民美國40萬,為十年來最低,體現了眾多在美墨西哥人選擇返鄉后拉丁裔增長緩慢。據估計美國現有非法移民1100萬。新移民大部分為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高技術工人,推動加州、紐約、伊利諾伊和新澤西州國外出生居民增加。
收入不平等現象地區差別大。哥倫比亞特區、紐約、康涅狄格、路易斯安那和新墨西哥州貧富差距最明顯,這些州外來移民和少數族裔較多。按縣劃分,2011年西弗吉尼亞州的伯克利(Berkeley)家庭收入不平等最嚴重。
總的來看,美國人正在逐漸想法恢復移動。大約12%美國人(3650萬)遷居,從2011年創紀錄的低點11.6%回升。移動性最大的年齡組25-29歲年輕人的移動率也從去年的地點24.1%升至24.6%。長距離遷居通常是為了在其它地區擇業,其比例從3.4%升至3.8%。
25-34歲與父母住在一起啃老的人數下降到560萬,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3.6%,之前一年為14.2%。年輕男子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比例從18.6%降至16.9%;與父母同住的年輕女子比例從9.7%增至10.4%。移動率增長的同時就業市場也適度改善,與此同時入學人數尤其是大學和高級學位水平的入學人數增長。
18歲以上年齡的結婚率只有50.8%,2000年為57%。25-34歲結婚率也創新低,為43.1%,部分原因為人們選擇晚婚、通常先與對方同居的長期文化趨勢。另一方面,生育率似乎在大降多年后開始反彈。2011年出生人口減少5.5萬(降幅1%)至410萬,為2008年以來最低降幅。
雖然貧困趨勢減速,但領取食品券人數有增無減。大約1490萬(13%)美國家庭領取食品券,創歷史最高水平。政府項目為遏制貧困率增長貢獻很大。雖然2011年官方貧困率數據仍為15%,貧困人數4620萬創歷史最高紀錄,但食品券等非現金援助方式使390萬人脫貧,貧困率降至13.7%。如果2011年開始到期的失業救濟金領取方案不延長,大約230萬人將陷入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