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鐘暴跌3.5%! 布倫特原油期貨閃電崩盤調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又見閃電崩盤!這回只用3-4分鐘,就讓洲際交易所(ICE)布倫特原油期貨11月合約價跌去5美元/桶,盤中跌幅一度接近3.5%。眾多對沖基金都對這場發生在北京時間9月18日凌晨2點前的原油期貨閃電崩…
又見閃電崩盤!
這回只用3-4分鐘,就讓洲際交易所(ICE)布倫特原油期貨11月合約價跌去5美元/桶,盤中跌幅一度接近3.5%。眾多對沖基金都對這場發生在北京時間9月18日凌晨2點前的原油期貨閃電崩盤感到茫然。
“毫無任何征兆。”一位美國對沖基金經理說,多數對沖基金只能臨時改變基于美聯儲QE3實施看漲原油期貨的投資策略,止損出局。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已開始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ME)和ICE協調,聯手調查原油期貨閃電崩盤原因,目前要求各大做市商與高頻交易運營平臺遞交其間的交易記錄。
“元兇”證偽
截至本報發稿時,美國對沖基金界已列出引發原油期貨閃電崩盤的幾大“元兇”。
多數對沖基金矛頭直指高頻交易。在他們看來,在布倫特原油期貨崩盤前一分鐘,ICE原油期貨交易量不到200手,但在崩盤的最早一分鐘內,交易量驟增至1萬手。能在如此短時間完成高密集量的成交量,只有高頻交易能辦到。
目前,高頻交易占原油期貨交易市場日成交量的50%以上,任何一個高頻交易平臺的技術性故障,都能引發閃電崩盤的多米諾效應。
然而,CME隨即聲稱沒有發現任何技術故障引發油價暴跌。
“有一個從數家大型對沖基金傳來的說法,稱數家大型資產管理機構擔心美國即將釋放戰略石油儲備而選擇在某個時間集中拋盤,引發閃電崩盤。”上述對沖基金經理透露。
去年6月國際能源機構(IEA)聯合釋放原油戰略儲備,一度導致布倫特原油(低硫度品質高)和迪拜原油(高硫度品質低)間的價差從9.2美元/桶迅速回落至3.3美元/桶,令大批買漲兩者價差擴大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止損離場。
出于擔心,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提前行動,對布倫特原油期貨大舉高拋低吸調整持倉成本,預防歷史重演。不過,美國政府官員大跌后迅速否認即將釋放戰略石油儲備,讓猜測不攻自破。
中國結算因素?
遲遲找不到“元兇”,讓這場大跌的始作俑者顯得神秘。
記者了解到,也有部分對沖基金經理相信,原油期貨閃電崩盤與近期外媒報道“中國開始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石油進出口的結算”不無關聯。
“無論這個消息是否屬實,都會極大影響對沖基金對原油期貨估值的重新判斷。”前述對沖基金經理說,以往他們搜集一定期限全球原油交易金額(以美元計價),估算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關系改變趨勢,一旦中國采用人民幣結算石油進出口,這部分交易數據將無法納入對沖基金的監測范疇,容易導致中國的原油進口貿易需求量被調低,成為對沖基金大舉沽空的新借口。
“其實在頁巖氣革命令美國從原油進口國逐步轉為能源出口國后,對沖基金在原油期貨投資方面更像驚弓之鳥。”他強調說。
此次事件再度引起CFTC對高頻交易技術故障的強烈關注。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CFTC協同CME、ICE調查該事件的重點,首先是通過收集做市商與高頻交易運營平臺的原油期貨交易記錄,確定是否存在高頻交易“誤操作”。
“通過調查原油期貨閃電崩盤事件,CFTC打算強化所有場外交易必須納入場內交易監管的要求。”他透露,以美國高頻交易公司Getco為例,目前Getco花大量精力,研發掃架訂單交易模式,即接收客戶訂單的交易中心能立刻在場內或OTC執行交易,無需其他報價因素,以滿足美國金融監管部門要求所有OTC場外交易必須納入場內交易監管體系的要求。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法國關閉工廠數量大幅增加 下一篇:默克爾支持德拉吉 稱歐央行購債不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