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調結構濱海擴投資 十二五雙方差異化競爭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就在半年前,上海浦東新區的GDP總量被天津濱海新區趕超,緊接著的“十二五”,浦東會如何確定自己的發展速度、發展規模以及發展思路? “心無旁騖、只爭朝夕。”浦東新區區長姜樑昨日在浦東新…
就在半年前,上海浦東新區的GDP總量被天津濱海新區趕超,緊接著的“十二五”,浦東會如何確定自己的發展速度、發展規模以及發展思路?
“心無旁騖、只爭朝夕。”浦東新區區長姜樑昨日在浦東新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如是表示。
改革、創新、轉型,成了“十二五”浦東發展的主基調,與濱海新區高歌猛進的投資涌潮形成鮮明對照。
GDP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浦東2010年GDP預計4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而濱海新區的數據則是全年預計完成GDP約5000億元,增長25%以上。兩地GDP差距從2010年上半年的5億元,拉大到前三季度的200億元,再到全年預計的500億元。
而到2011年,這個差距還將繼續擴大。按照浦東方面的預計,2011年浦東GDP增速要在11%~12%之間,而濱海新區的目標則是20%。照此計算,今年兩新區的GDP差距將進一步拉大至960億元。
大投入、大項目是濱海新區的一個“制勝法寶”。繼2009年啟動375項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后,2010年初,濱海新區計劃共安排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455項,總投資9598億元。
相對來講,浦東缺乏大項目支撐經濟的高速增長。浦東新區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400億元,與2009年基本持平;而濱海新區去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約3350億元,是浦東新區的2倍多。
2011年,浦東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期依然是與上年基本持平,而濱海新區的投資還將會有20%的增長。
在濱海新區2011年工作要點中,第一條就是加快推進“十大戰役”,堅持把“十大戰役”作為打好開發開放攻堅戰的載體平臺,力爭有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動建、竣工投產,持續形成又好又快開發建設的熱潮。
2009年下半年,濱海新區啟動“十大戰役”,項目遍及整個濱海新區2270平方公里土地,涉及總投資1.5萬億元,其中包括南港區域、臨港經濟區、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建設等。
與此同時,濱海新區稱,將以功能區開發建設為載體,全年安排5000萬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436個,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年內完成投資1780億元。
不過,隨著通脹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向穩健,國家加強對各地投融資平臺的清理和整頓工作,濱海新區區委書記何立峰在濱海新區區委一屆五次全體會議上稱,有可能對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的資金供應帶來一定影響。
浦東面臨深刻變革
在經過了20年高速發展后,浦東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問題也開始凸顯,并使得發展步伐開始放慢。姜樑表示,浦東的金融、航運等高端服務功能與國際先進城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創新、創業環境還需優化,產業結構升級任務依然艱巨;社會功能滯后于經濟功能、城市功能滯后于產業功能、生活功能滯后于生產功能的問題有待解決;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示范帶動效應亟待進一步強化。種種問題都需要在“十二五”時期努力加以解決。
因此,在整個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及《綱要(草案)》中,改革、創新、轉型的內容占了相當大篇幅。
在各項指標中,浦東新區特別突出強調了第三產業比重,稱“十二五”期末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5%左右。要率先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同時強調,到“十二五”期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0%,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到50%左右。
與此同時,作為上海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經濟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建設也要取得決定性突破,比如陸家嘴(17.30,0.18,1.05%)金融城要基本建成,迪士尼樂園、商用飛機等重大功能性項目和世博地區后續開發、臨港地區規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達到20%左右,占全市比重從2010年的45%提高到50%左右。
先進制造業能級也要提升,“十二五”時期形成“三大三新”格局,“三大”就是電子信息制造、汽車和裝備制造,“三新”就是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民用航空。到2015年,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萬億以上。
《綱要(草案)》稱,浦東規劃到2015年GDP達到8000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
不過,姜樑也強調,這個目標是建立在經濟發展的結構、質量和效益不斷優化基礎上的。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