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水電、核電、風電大力發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國家能源局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會議上表示,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對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國寶坦言,電力…
昨日,國家能源局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會議上表示,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對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國寶坦言,電力工業“上大壓小”,關停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建設超臨界、超超臨界60萬、100萬千瓦高效環保機組,火電供電標準煤耗5年下降30克,累計節約原煤超過3億噸。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水電、核電、風電發電量5年累計超過3萬億千瓦時,替代原煤1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億噸。加快天然氣開發利用和成品油質量升級,提高煤炭回采率和油田采收率,降低電網線損率,開展節能調度和發電權交易,對節能減排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他介紹說,五年來無論是傳統能源結構調整,還是清潔能源發展,都取得了重大進展。經過不懈努力,電力工業“上大壓小”成績顯著。截至2010年11月累計關停小火電7210萬千瓦,提前超額完成任務,加速優化了電力工業結構。全國在役火電機組中,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比重由2005年不到一半,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每千瓦時供電煤耗從370克下降到340克。
“整頓關閉小煤礦,煤炭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張國寶說,山西省率先拉開新一輪煤炭整合大幕,內蒙古和寧夏沖破行政區域界限,聯手打造寧東-上海廟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貴州、山東等省推進煤礦企業強強聯合等,都極大地推進了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這五年,全國累計關閉小煤礦9000處,淘汰落后產能4.5億噸/年。全國千萬噸級以上煤炭企業集團達到50家,產量17.3億噸,占全國的58%。
“十一五”期間,水電發展躍上新起點。龍灘、景洪、構皮灘、拉西瓦、小灣、瀑布溝等大型水電站先后建成,累計投產9000萬千瓦。三峽左右兩岸26臺機組、1820萬千瓦全部并網發電,累計發電量達到4500億千瓦時。向家壩、錦屏二級、金安橋、官地、長河壩、沙沱、大崗山等大型、特大型水電站陸續開工。“十一五”是我國水電建設規模和建成投產機組最多的五年。新增投產機組接近我國有水電以來前95年的總和。我國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在云南石龍壩水電站隆重舉辦了中國水電百年慶祝大會。
2005年以來,核電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國家先后核準了遼寧紅沿河、福建寧德、福建福清、廣東陽江、浙江方家山、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臺山、海南昌江、廣西防城港等10個核電項目,共28臺機組、3130萬千瓦。目前,在建機組26臺、2871萬千瓦,在建規模占全球的40%以上。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和廣東臺山正在率先建設世界上首批三代核電機組。嶺澳二期1號機組、秦山二期擴建3號機組建成投產,結束了我國三年無核電機組投產徘徊不前的歷史,使我國在運機組達到13臺、1080萬千瓦。投運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多項運行指標在世界核電運行者協會同行評估中居于領先水平。
風電產業迅猛發展,全國風電吊裝容量累計達到4000萬千瓦,連續5年翻番增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有序推進,蒙西和甘肅酒泉風電基地裝機均超過500萬千瓦,河北、吉林等多個地區裝機超過250萬千瓦。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在世博會期間并網投產,成為除歐洲之外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風電場。總規模1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在江蘇啟動。2010年,風電發電量預計達到45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3%。
太陽能產業快速發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有序啟動。2009年敦煌1萬千瓦光伏電站項目實施招標,現已建成,全部并網發電。2010年又在西部六省區組織了28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招標,帶動了一批光伏電站項目建設。預計2010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60萬千瓦。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光伏電池產業鏈,年產量達到8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安裝使用規模繼續擴大,保有量超過1.7億平方米。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