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如何讓熱錢“入池”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也許“熱錢”的情況真如外匯局所說并沒有大量流入,但是通過近期各部委的表態可以發現,高層對于“熱錢”仍保持高度關注和警惕。初步分析,下一步對“熱錢”的“防”主要依靠外匯局在行政…
也許“熱錢”的情況真如外匯局所說并沒有大量流入,但是通過近期各部委的表態可以發現,高層對于“熱錢”仍保持高度關注和警惕。初步分析,下一步對“熱錢”的“防”主要依靠外匯局在行政手段上的監測和管理,而“治”則需要央行持續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貨幣工具,將其控制在“池子”里,防止推高資產價格。
由于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看好,再加上美國實施新一輪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國際資金大量流入新興市場國家。具體到我國,近幾個月來外匯占款、銀行代客結售匯等一系列數據均顯示資本凈流入加大的趨勢明顯。央行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在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多次提及各國貨幣政策差異以及新興經濟體資金流入壓力。
而進入我國的“熱錢”往往披著貿易和投資的合法外衣,隱藏在資本凈流入的“洪流”之中,因此市場對于“熱錢”涌入的擔憂不無道理。
但目前看來,由于我國存在資本項下部分管制,因此對于“熱錢”是否會大舉襲來也不必過于擔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指出,由于中國有資本項目的管制,因此“熱錢”流入量要遠小于他國。外匯局也于近日下發了《關于加強外匯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旨在進一步打擊隱藏在跨境資金中的“熱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隨著美國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資金大規模流入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在所難免,因此,央行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遏制熱錢流入將成為必然趨勢。而且考慮到中國已有的資本管制基礎及行政手段的特殊有效性,中國在引入更嚴格資本管理的操作難度將明顯小于其他新興市場,而且效果也會相對較好。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在“防熱錢”方面,相關部門已經做好了準備。而對于已經進來的“熱錢”,以及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說的部分“防不勝防”的套利資金,可能就需要依靠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貨幣工具,將其控制在貨幣池子里,防止推高資產價格。
周小川近日在參加財新峰會時表示,如果短期的投資性資金進來,央行會通過總量對沖,將其放到池子里而不泛濫到整個實體經濟,等其撤退的時候再讓其從池子里流出,這在宏觀上可以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巴曙松在其報告中也指出,央行票據發行規模的擴大與存款準備率的提高將成為常態化的對沖外部流動性的工具。目前來看,中國的廣義貨幣(M2)構成中,銀行信貸可以進行較為有效的總量與節奏控制,但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于外匯占款的增加。從總量對沖的角度看,銀行信貸的收縮是其中一種可選方案,但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更為直接,特別是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會產生明顯沖擊。相反,央行票據發行和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作為另外一種總量對沖方案,其對沖的主要是基礎貨幣,因此,其影響的范圍更為全面,但也更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