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煤炭產量進退兩難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家能源局透露的“十二五”能源規劃中油氣、電力等各項指標,與之前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測算的指標大致相同。記者從上述部委和多個行業協會獲悉,目前唯一爭議較大的仍然是…
國家能源局透露的“十二五”能源規劃中油氣、電力等各項指標,與之前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測算的指標大致相同。記者從上述部委和多個行業協會獲悉,目前唯一爭議較大的仍然是煤炭。
上周末,在國網能源研究院主辦的2010“能源·經濟·發展”論壇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江冰透露,根據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十二五”期間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分析,到2015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可以控制在40億~42億噸標準煤,2030年,總量可能接近和超過70億噸標準煤。
這只是偏保守的估計,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方面則判斷在2020年左右就能達到70億噸標準煤的消耗量。
行業規劃完成
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透露,國家電網之前測算的結果是,2015年的全社會用電量達到6萬億千瓦時左右,而2015年全國電源裝機總量將達到約14.3億千瓦。
“這就需要‘十二五’新增裝機容量超過4億千瓦,其中新增水電1億千瓦,核電是3600萬千瓦,風電及可再生能源6800萬千瓦,氣電1600萬千瓦。根據我們的計算,還需要約2億千瓦通過煤電來支撐。”張運洲說。
中石油規劃總院油氣管道研究所副所長楊建紅也表示,預計2015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超過2000億立方米,達到2000億~2400億立方米,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6%~7%。
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也透露,“十二五”煤炭產量控制在36億~38億噸,其中大型煤礦產量25億噸,占66%以上。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劃,從“十二五”開始,中國將逐步形成山西、鄂爾多斯(600295)盆地、西南和蒙東、新疆五個綜合能源基地,在中東部建設核電站,形成5+1能源開發總體格局。
江冰透露,“十二五”期間能源發展突出的七個重點中,第一個就是優化發展化石能源。其主要內容包括,穩步推進煤礦升級改造,加大油氣資源開發,優化火電開發。國家能源局進一步認為,應該合理控制煤炭產量,努力保持國內原油產量的基本穩定,提高天然氣供應能力。
能源需求判斷差異
不可否認的是,“十二五”的總量控制直接關系到2020年的目標數據,以及中國對世界的減排承諾,但對于“十二五”乃至2020年的能源需求預測,截至目前爭議頗大。
“目前,中國的人均水平只有2.5噸標準煤,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長測算,如果不對能源消費總量進行控制,到2030年,中國一次能源的消耗總量可能接近和超過70億噸標準煤。”江冰認為,“即使是中國的平均消費總量達到70億噸標準煤,中國人均也只能達到日本現在的水平。”
但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前所長周大地認為,如果按照前幾年的增長速度,2020年不是50億噸標準煤的問題,而是70億噸標準煤。“2020年水電、石油、核電、風電等,這些爭議不太大,唯一爭議大的就是煤炭,煤炭實際產量現在已經超過30億噸,但是究竟煤炭是否搞40多億噸出來,這個看法不一樣。”周大地表示。
此前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都做過預測:中國2020年能源需求基準情景為48.2億噸標準煤,而國家能源局預測的基準方案則只有43.2億噸,兩者差距5億噸。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一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石油和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基本上確定,而電力需求目標也基本確定,如果能源出現缺口,就只能由煤炭來補。
在上述論壇上,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透露:“2009年我們的煤炭消費占70%以上,其次是石油18%,水電達到6.4%,核電還不到1%。”舒印彪同時認為,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重化工階段,未來相當一段時期,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壓力巨大。
國網能源研究院之前做過模型測算顯示,煤電裝機要占全國裝機比重從去年的20%提高到2015年的29%,2020年將有望達到38%。
這意味著對于未來能源需求的判斷,將直接決定著當前煤炭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