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樓市寬松政策頻出,但從數據上看,前5月房地產市場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市場恢復速度不及預期。
6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2022年1-5月,商品房銷售額48337億元,同比下降31.5%;商品房銷售面積5073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6%。
“今年5月各地因城施策力度繼續加大,出臺政策的頻次進一步增加,熱點城市訪盤量和帶看量有所提升,但尚未轉變為實際交易量,市場信心有待進一步修復。對于大多數城市來說,購房者置業情緒仍不佳,市場整體仍處于深度調整階段。”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研究總監陳文靜告訴記者。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從近期的調研情況看,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一些積極變化。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逐步趨穩,相信下半年對經濟穩定的作用會逐步顯現。
市場出現筑底回升跡象
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單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0970萬平方米,環比上升25.8%;商品房銷售金額為10548億元,環比上升29.7%。
“這是今年以來單月數據環比首次提高。”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新房銷售邊際改善的原因,首先是一系列政策松綁改善了市場預期;其次是央行超預期降息疊加部分城市取消認房又認貸,有效降低了購房成本;再者是限購政策放松降低了入市門檻,帶來更多的住房需求。
房價方面,易居研究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測算,1-5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為9527元/平方米,同比跌幅為10.3%。
“房價數據雖然還在下跌,但是跌幅相比1-4月份的10.8%有所收窄,這也說明房價本身在做調整。”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記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54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6%。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5.0%。
與1-4月相比,1-5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減少302萬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積減少411萬平方米。
根據中指院監測數據,6月以來蘇州、成都等熱點城市商品住宅周度成交面積整體呈上行態勢,隨著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這部分城市市場有望率先進入恢復通道,對全國市場情緒的修復亦將帶來積極效應。但對于大多數城市來說,市場信心的扭轉仍需要時間,市場企穩或在下半年。
“5月市場出現筑底回升跡象,政策效應有所顯現,預計6月單月成交數據進一步上升,但仍難以超越去年同期水平。”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表示。
房企到位資金降幅繼續擴大
今年以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更加依賴于銷售回款,而1-5月銷售規模的下滑,也導致行業到位資金同步下降。
1-5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60404億元,同比下降25.8%,降幅擴大2.3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8045億元,同比下降26.0%;利用外資51億元,同比增長101.0%;定金及預收款19141億元,同比下降39.7%;個人按揭貸款9785億元,同比下降27.0%。
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交易恢復不及預期、企業資金面改善不明顯等因素影響下,房企投資積極性不高,市場供給端表現仍偏弱。
根據統計局數據,1-5月房企開發投資、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均呈現不同幅度的下滑。
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2134億元,同比下降4.0%。開發投資增速連續2月負增長,創2020年4月以來新低。
此外,2022年1-5月,全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為-45.7%;房屋新開工面積5162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0.6%,降幅進一步擴大。
值得關注的是,5月單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已經出現環比拉升,環比提升14%;5月房企購地面積環比增長45.9%;5月新開工面積也環比增長20%。
“這說明在穩經濟大盤的框架下,尤其是一系列金融層面的政策助力,使得房企的開發投資數據開始面臨轉機。”嚴躍進稱,當前需要鞏固既有政策、更大發揮政策效力,以進一步帶動開發投資指標走出下行泥潭。
其進一步表示,隨著這一輪政策對需求的刺激,以及土地市場環境的優化,土地市場后續有小幅復蘇的可能。
“6月以來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仍在加強,對房企融資支持、風險紓困等政策也在進一步落地。預計后期供需兩端政策效果持續釋放,6月單月銷售和投資有望繼續環比改善。”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
陳文靜認為,短期來看,隨著熱點城市市場活躍度的提升,企業對這部分城市的開工和投資意愿或逐漸好轉,進而帶動全國供給端逐漸修復,但在償債壓力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投資信心仍有待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