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周三數據顯示,5月份多項房地產指標已經出現了環比回升的跡象。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師沈立在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沈立指出,未來一段時期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和建設規模將進一步提速,這也將對房地產市場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有助于房地產行業探索新發展模式、形成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
當前看待當前房地產形勢
沈立認為,房地產行業規模大、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房地產業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以來,受前期基數偏高、新冠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遭遇不小沖擊,下行壓力備受關注。
對此,既要理性認清當前房地產形勢,處理好短期波動的沖擊影響,還要從較長周期認識房地產市場的內在規律和變化趨勢,保持定力、積極應對,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積極作用。
對于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沈立指出,觀察房地產市場和數據,不僅要看同比更要看環比。從同比看,當前房地產多項指標同比明顯下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從環比來看,5月份房地產市場已經呈現企穩向好態勢。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0,969.85萬平方米,較4月上漲25.8%,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由4月的7417.13萬平方米回升至5月的9,181.28萬平方米,增長23.8%。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由4月的11,389.36億元上升至5月的12,979.69億元,增長14%;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由4月的10,363.63億元上漲至5月的11,881.83億元,增長14.6%。
沈立認為,觀察房地產業的發展趨勢,還須著眼于宏觀經濟發展的大背景。第一,我國城鎮化依舊處于快速發展期,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超過1000萬人,剛性住房需求仍然比較旺盛。第二,隨著生育政策調整以及人民群眾對優質居住需求的提升,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比重不斷增加。
第三,未來一段時期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和建設規模將進一步提速,這也將對房地產市場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有助于房地產行業探索新發展模式、形成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因此我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未來房地產趨勢如何
今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反彈、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經歷了短暫低迷,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遭遇一些困難,市場預期和購房者信心也需進一步恢復。對此,各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出臺具體調控措施,為穩樓市釋放積極信號。
從全國層面看,房地產調控政策呈現邊際放松趨勢。2022年3月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滿足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良性循環。4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提出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中央政策層面的“暖風”對穩定市場預期起到了明顯的信號作用,為各地進一步優化房地產調控提供了正確指引。
從地方層面看,各地也根據各自實際情況著手穩定房地產市場。不少地方紛紛采取放寬限購限售政策、下調保證金比例、調整土地競拍規則、放松繳款期限、完善預售資金監管等措施來穩定房地產市場。相信隨著“因城施策”的相繼落地和市場信心的逐步恢復,房地產市場發展有望企穩回暖。
沈立強調,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還需堅持“房住不炒”底線。過去幾年,隨著一系列調控政策的相繼實施,我國房地產市場風險得到有效遏制,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回歸居住本質。當前,在遏制市場過快下行的同時,應避免重回投機炒房“老路”。地方政府應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政策的精準性協調性。購房者也應認識到,投機炒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應該從自身實際居住需求出發合理配置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