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儲備已達3.82萬億美元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西部商報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情專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國家外匯儲備相比2012年末增長5097億美元,達到了3.82萬億美元。由此引發了有關巨額外匯儲備是是非非的討論。巨額外匯儲備…
據西部商報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情專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國家外匯儲備相比2012年末增長5097億美元,達到了3.82萬億美元。由此引發了有關巨額外匯儲備是是非非的討論。
巨額外匯儲備利弊如何?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3.8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是日本的3倍。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撰文指出,發達國家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劇了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外匯資金大量流入,銀行、企業和居民都不愿持有外匯,就在市場上賣給中央銀行,造成外匯儲備增加。
易綱指出,外匯儲備量大好處很多,比如有利于人們對中國的預期穩定,投機者攻擊中國的積極性也比較小。但是也有成本,出口多、順差大,對資源和環境是有壓力的。此外,外匯儲備是央行在外匯市場通過投放基礎貨幣購買的,成為通脹壓力增大的一個重要因素,縮窄了國內貨幣政策調控空間。
如何確保巨額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
近年來,我國不斷探索外匯儲備保值增值模式。如成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將外匯儲備用于投資,成立外匯儲備委托貸款辦公室,用外匯儲備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員張明說,近年來,我國投資者顯著減持機構債,同時增持股票,說明央行投資策略有所調整。但只要我國是全球最大外匯儲備持有國,就難以徹底消除外匯儲備的相關風險。降低外匯儲備的增速才是治本之策。這包括用外匯儲備支持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加快包括人民幣利率與匯率市場化及推進資本賬戶開放等。
外匯儲備能否分給老百姓
能否將一部分外匯儲備分給老百姓?外匯局此前表示,外匯儲備是人民銀行用人民幣在國內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匯形成的,如果無償分配使用,將會影響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并帶來通脹壓力,影響經濟和金融穩定。其次,外匯儲備主要用于對外支付,如果用于國內,要二次結匯換成人民幣,再次增加貨幣投放,加劇國內流動性過剩矛盾。
“雖然我國政府將外儲資產分給老百姓的概率很低,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辦法讓老百姓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從主權資產的海外投資中獲益。”張明認為。他建議,可以考慮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與央行外儲資產按市場價值置換,組建主權養老基金,專門投資于海外資產市場。再由國家出臺專門法律法規,規定主權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百分之百用于充實社保基金賬戶。專家指出,當前我國外匯資產大多集中在政府手中,“藏匯于民”應是未來化解外儲壓力的一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