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未息年底再掀搶地潮 恒大90億連續拿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800億或將是北京全年的賣地總額。亞豪機構根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的數據統計,11月,北京市共實現土地出讓34宗,環比增加15宗,規劃總建筑面積432.4萬平方米,成交總金額407億元,環比上…
1800億或將是北京全年的賣地總額。
亞豪機構根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的數據統計,11月,北京市共實現土地出讓34宗,環比增加15宗,規劃總建筑面積432.4萬平方米,成交總金額407億元,環比上月分別增長189.6%、381%。不管是成交塊數還是成交面積、金額,都創下今年以來的最高值。
房地產制度改革尚未到來,企業并不是沒有忌憚。但回過頭來發現,那些等待者總是錯過了許多機會。相反,行動派卻走上通往輝煌之路。故事還會繼續嗎?
增長的慣性
在房地產企業的第一梯隊中,恒大地產(03333.HK)是拿地最突出的一個。從7月到11月,恒大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斥資127.35億,在北京獲取3塊地。11月29日,恒大在天津36.35億拿地。12月4日,恒大在上海、南京連續拿下6幅地塊,總成交金額96.86億元。
今年8月26日,恒大地產201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恒大總裁夏海鈞表示:“恒大早期的發展戰略目標,是以二、三線城市作為公司發展的立足點,但是我們以前一直強調,隨著公司現金余額的不斷增加,最終進入北京等一線城市是公司未來的戰略目標。”
彼時,恒大持有的現金余額近420億元。“我們認為進入中國核心經濟發達城市的條件已經成熟。”夏表示。到7月份以后,恒大拿地的足跡幾乎覆蓋了中國除臺灣以外的所有省份。
恒大認為,由于此前兩年,一、二線城市的消耗量比較大,因此,在一些一、二線城市補充土地儲備,也是恒大平衡布局的主要手段。“通過這種平衡,使得公司無論在房地產的高潮還是低谷,都可以觸及不同的市場,從而保證銷售和運營增長。”夏進一步解釋稱。
第一梯隊身后的企業也紛紛謀動。11月,首創置業(02868)旗下子公司北京創新建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擊敗16家知名地產企業,以17.7億元拿下上海松江區商住用地,這是首創置業首次進入上海市場。此前首創曾有多次機會進入上海均未果。同月,首創置業又以10.2億元拿下北京大興區一宗土地。首創置業董事長劉曉光此前曾對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稱,公司將在核心城市盡可能多地增加土地儲備。
以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的視角觀察,這些企業拿地大多是補貨的性質。與幾年前情況不同的是,為上市單純地增加土地儲備面積和囤貨的傾向大大降低。
還有泰禾集團(000732.SZ)、卓越地產(01028.HK)等開發商,表達對未來的極端樂觀態度。近期,在短短十天內,卓越集團在深圳寶安西鄉和光明新區簽下兩個城市更新項目。卓越今年的拿地金額預計將超過全年銷售額。卓越地產負責人公開表示,經過調整,卓越當前的方向很明確,就是要迅速做大規模。
還有一些開發商明確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拿地是為了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盡管調控政策有明顯加碼的趨勢,但前述負責人認為,需求還是存在的。
錢和土地的故事
根據機構測算,恒大地產2013年銷售額將超過千億。按照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邏輯,那些真正在土地市場上一擲千金的企業是不缺錢的企業。
亦有開發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今年的銷售目標早已提前完成,到了年底,有意放緩銷售速度,控制節奏。在職業經理人看來,投資者更喜歡看到的是穩定而持續的增長,而不是“大起大落”。一部分銷售業績將會在明年釋放。在銷售回款的支撐下,那些豪擲重金的企業變得更有底氣。
過去,人們會首先質疑那些瘋狂擴張企業的資金鏈。但經歷了幾輪調控的洗禮后,上市公司一邊拿地,一邊努力降低負債率。中期業績發布時,恒大的凈負債率同比下降37.7%。
盡管銀行信貸不斷收緊,但似乎并未對一些企業造成困擾。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微博)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12年,房地產直接融資占比從30%上升至40.5%,融資金額增長6.5倍。而國內貸款占資金來源的比重從2004年的18%下降到2012年的15%。進入2013年,房地產直接融資占比增加的趨勢仍在不斷擴大。尤其是房地產信托新增規模與信托總量的占比明顯增加。
與頻繁拿地動作相伴隨的,是頻繁的融資計劃,盡管很多融資計劃還未被批準,但開發商們相信,希望就在不遠處。今年4月份,首創置業發行4億美元高級永續證券。此前的2012年年末,首創置業首次獲得了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的“Ba3”以及“BB+”評級。同期發行的20億元人民幣的有擔保債券,則是首創置業香港上市以來在資本市場的最大一筆融資。2012年,首創置業還與中鐵信托合作設立了“首創·中鐵聯合地產投資基金”。首創置業還在構建房地產投資基金,啟動保險公司的債權計劃。這些融資為企業拿地備足了子彈。
品牌開發商與金融機構相融合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10月29日,萬科出手逾30億港元認購徽商銀行在港IPO股份,成為后者的最大股東。房企與金融機構的融合趨勢,是搭建地產金融的全體系架構。趙曉認為,對于房企而言,從前期的融資,到中期的按揭,以及后續的社區金融體驗等,房企與銀行股權層面的合作,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趙曉分析,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透露出信息來看,土地改革是大勢所趨,只有改革才能讓農民真正分享到城鎮化成果,但土地改革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對于開發商而言,“震顫”還未來到。
至少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持續向好。宋延慶認為,唯一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同城市的土地市場正在面臨分化。一片紅火的景象并不是在所有城市都發生。除了一些被夸大的空城、鬼城之外,還有一些城市不溫不火,銷售乏力。例如,常州、營口、烏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