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以完善公路“互通互聯”為重點
來源: 東北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08年到2011年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暢通了龍江公路網的主動脈。按照“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總目標,我省處于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11個縣的交通扶貧建設項目今…
2008年到2011年公路建設三年決戰,暢通了龍江公路網的主動脈。按照“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總目標,我省處于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11個縣的交通扶貧建設項目今年起陸續實施。圍繞交通扶貧建設項目和交通扶貧的話題,記者近日專訪了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學文。
交通建設激發“三農”活力
記者:我們了解到黑龍江省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11個縣對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請您介紹一下這些縣公路的現狀和未來?高學文:近年來,黑龍江省加快公路建設,已經形成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三大路網”,構建起橫貫東西,縱穿南北、覆蓋全省、連接周邊的現代化高速公路網,黑龍江64個縣中有34個縣通了高速公路,公路總里程達到15.9萬公里,農村公路14.3萬公里,建制村通暢率和通達率分別達到99.6%和99.9%。。
黑龍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11個縣,遠離中心城市,有7個縣不通高速公路,有8個縣不通鐵路,對外交通完全依賴于公路交通。2000年合鄉并鎮后,我省建制村總數從14467個縮減到9121個,但由于我省地域遼闊,村與村之間平均距離達10公里左右,被撤并的5000多個建制村近百萬群眾因政策問題不能享受到硬化路面公路,這些貧困縣的農村公路建設任務依然繁重。
按照新的路網規劃方案,2020年前,我們以完善公路“互通互聯”為重點,在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11個縣國省道規劃里程2203公里,“十二五”后三年改造完成800公里,預計到2015年,片區國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1492公里,占總里程的68%。“十三五”期間,力爭將片區國省道全部改造為二級及以上公路,建設規模約700公里,形成地市與縣之間、縣與縣之間、縣與主要鄉鎮、縣與重要的產業園區和旅游景區之間互聯互通的干線公路網絡。
打通主動脈連接縣鄉村
記者:黑龍江路網覆蓋區域廣闊,如何通過科學的交通建設規劃,將有限的扶貧資金合理地進行劃分使用?高學文:根據總體要求,我們確定了交通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在扶貧片區對外通道的規劃上,依據國家高速公路網和國省道規劃,構建“二縱三橫”公路主要對外運輸通道,規劃總里程1347公里。在片區內部公路網絡建設中,以省道為主,打通省際、縣際斷頭路,完善區內路網,有重點地建設一批連接重要資源開發地與旅游景區、對經濟發展有突出作用的公路,增加區域發展能力。
為了發揮黑龍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11個縣份的資源優勢,我們確定了扶貧項目規劃建設原則,既要統一標準,又要因地制宜,少花錢辦大事,滿足區域內經濟發展和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
在規劃上突出了“四個圍繞”,一是圍繞農業合作社規模化經營的交通需求,規劃建設縣域經濟環線、連接線,推進農業現代化。如規劃建設的望奎至四方臺公路,讓農村合作社與綏北高速公路、四方臺鐵路貨運場站相連,直接推動糧食外運,構建望奎的經濟命脈。二是圍繞不通鐵路縣份的交通需求,規劃建設公路樞紐,讓人流、物流、信息流徹底流動起來。在蘭西、青岡、明水等縣建設縣客運站、鄉客運站、農村停靠站和縣物流中心、鄉鎮物流配送點、農村貨運網點的三級客貨運輸網絡。三是圍繞工業園區的交通需求,規劃建設工業園區與公路主干線聯接的通道,為招商引資打開大門。規劃建設龍江縣工業園區、蘭西工業園區、明水畜牧產業園等公路項目已經筑巢引鳳。四是圍繞旅游經濟的交通需要,規劃建設林甸等旅游黃金線。
在項目建設上,我們把安全、環保、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作為扶貧開發的靈魂,把質量作為扶貧開發的生命,把惠民利民作為扶貧開發的根本,切實改善貧困居民出行條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加強組織落實部省協議
記者:交通扶貧是交通人的職責所在,也是當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省交通廳如何推動交通扶貧的積極開展?
高學文:按照交通運輸部與黑龍江省共建協議,我省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總要求,將交通扶貧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考核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切實落實責任,全力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工作。一是加大對交通扶貧的投資力度,確保交通建設配套資金的落實。二是落實相關支持政策。在土地、環保、水利、林業等方面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更多的便利條件。
提升服務惠民生
記者:交通運輸部《關于改進提升交通運輸服務的若干指導意見》提到,使交通運輸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通過一年的交通扶貧項目建設,您認為未來的交通扶貧工作如何開展才能夠更為有效地惠及民生?
高學文:黑龍江的交通扶貧項目不僅重視公路建設,還充分重視道路運輸在綜合運輸中的基礎作用,讓扶貧路融入龍江“三大路網”,與客貨運樞紐有效銜接,形成路網、物流網、客運網,以“最短距離、最快速度、最少時間”對接城鄉“市場”和“車間”。在路網的規劃建設思路上,我們將一條路放在一個項目上集中建設,切實發揮路網的作用,加強綜合運輸配套能力建設,幫助群眾快速脫貧。同時,著力提升國省道綜合服務水平,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對外運輸主要通道達到高速和一級公路標準,縣城通高速和一級公路,重要的鄉鎮、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和縣際通道通二級以上公路,所有鄉鎮、建制村和自然村通硬化公路,村莊內道路硬化比重逐年提高。
近期,黑龍江省編制了國省道養護服務中心布局規劃,按照30公里的養管半徑,規劃了100個集養護、治超、客貨運輸、安全應急物資儲備和商服等功能為一體的管養綜合服務中心(大道班),全面提升國省道養管和服務水平。今年,已經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開展試點,片區規劃的10個大道班前期工作已經完成,將陸續開工建設。
背景資料:
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覆蓋黑龍江省11個縣,其中國家級貧困縣5個、省級貧困縣6個,分別是:龍江縣、泰來縣、甘南縣、富裕縣、克東縣、拜泉縣、明水縣、青岡縣、望奎縣、蘭西縣和林甸縣。下設152個鄉鎮、1272個建制村和7775個自然村,另外還有5個墾區國營農場、13個農場分場和103個農場連隊。規劃區域面積3.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67.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