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亞洲下一個投資金礦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10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雅加達同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舉行會談時表示,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愿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10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雅加達同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舉行會談時表示,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愿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而10月9日至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完成對文萊、泰國、越南的一系列出訪計劃,爭取伙伴的同時也將帶去投資機會和合作項目。與此同時,中國通往南亞的高鐵已經提上日程,對亞洲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投資引起了各方關注。
要想富先修路
中國三十多年的發展經驗表明,基礎設施搞好了肯定有利于資本和貨物的流通。“一旦中國與南亞之間的高鐵修通,從中國能夠直接通到新加坡,那么一路上的市場和物流體系就都建立起來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王義桅認為,東南亞目前對基礎設施投資有很大的需求。對于東南亞新興市場而言,在世界經濟整體放緩之際,基礎設施的投資會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推手。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10月6日在APEC峰會上呼吁,亞太地區需要更多投資和更好的基礎設施來刺激經濟。“APEC需要改善低效的供應鏈,我們必須讓跨境服務和貨物貿易變得更容易、更便宜和更快捷,這需要大力發展基礎設施。”蘇西洛同時補充:“這不僅可以推動經濟,更能創造就業。”
文萊、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也在迫切期待著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現狀。
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也反映在物流體系上。“我們的業務在新興市場國家這幾年的增長超過了10%,增長遠遠快于市場平均水平。”智傲物流(AgilityLogistics)的首席執行官JamesGagne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相比于傳統的歐洲和北美業務,智傲在新興市場的業務今年以來增長迅猛。“新興市場這幾年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飛速,這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James把業務增長的一大原因歸結為基礎設施完善的功勞。
和James持相同觀點的人并不在少數。多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都認為,基礎設施將是新興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來自印度SREIInfrastructureFinance的董事總經理HemantKanoria表示,目前印度最大的投資機會是基礎設施,僅今年就有180億美元的投資缺口,未來5年的需求將有數萬億。每年印度的基礎設施投資都有數千億來自私營企業,還有很多來自國際直接投資(FDI)。印度對公路、電力、水都有巨大的需求。對于水的投資,目前政府進行許可權制度,通過許可權合同吸引各家金融機構,招標的過程也很透明。“這些項目私募和投資基金都很樂于參與,可以說全球的私募都在關注印度的基礎設施領域。”HemantKanoria說道,“印度的FDI從1990年至今增長了16倍,除了金融行業,印度的其他行業都向外國投資者開放。”“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基礎設施很需要投資,但他們的情況和中國不一樣。”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李巍講師說道,“中國是國家管控金融,很多投資是國家主導的,有很多指令性的貸款項目。其他國家沒有這么多能力來集中金融資源,就需要向外部金融機構貸款。所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
長期投資機會
印度MahindraFinance的董事總經理RameshG.Lyer對印度的長期投資機會非常看好:“我認為印度過去十年的增長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而印度的基礎設施投資的黃金時機即將到來。”
在他看來,印度分為兩個市場:農村市場和城市市場,農村地區的增長遠遠快于后者。“我對印度的增長很有信心。增長不僅要看GDP的增長數據,更要看一段時期內增長的潛力。印度有60%的人口居住在鄉村,而鄉村的經濟增長正將開始。現在涌入印度農村建設的現金流很多,尤其是流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直接投資。現在可以看到,電力、道路、通訊系統增長得非常快。同時,每個州都希望發展自己,很有發展基礎設施的動力。”Ramesh補充道。目前在印度基礎設施投資中,外資的比例并不低,很多是來自國際間接投資(FII)。MahindraFinance35%的資本來自FII。“還有很多資金希望尋求長期的投資項目,他們會把資金長久放在我們公司。我認為還會有很多長期資本進入印度市場。”Ramesh表示。
在新興市場發展多年的智傲物流對此感受真切。“Agility在1995年就進入中國市場了,物流業在中國的主要變化與中國飛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包括港口、碼頭、公路、鐵路、機場,還有消費系統在過去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James表示,“十年前,許多行業,比如汽車,在中國購買原料在國外加工,然后再運回中國銷售。現在,這些產品在國內加工和銷售的比例已經遠高于過去。由于在中國國內的采購原料明顯增加,對中國境內物流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加之物流成本對產品成本日益重要,這些都是基礎設施的發展機會。”
亞洲區域內貿易的繁榮也和基礎設施的發展正相關。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貿易額近年來增長特別快,印尼、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提供了很多投資。James介紹說:“還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鐵路運輸的發展遠快于遠洋運輸,亞洲許多鐵路線的搭建讓遠洋運輸被替代了。”
10月11日在巴基斯坦駐華使館舉行的投資論壇上,巴基斯坦經濟公使默罕默德·薩利姆表示,巴基斯坦對基礎設施投資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巴基斯坦已同意修建瓜達爾至中國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鐵路,打造“中巴經濟走廊”,這將為巴基斯坦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中國鐵建(601186,股吧)集團南亞公司總經理王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中國目前有100余家企業在巴基斯坦投資了公路、鐵路和橋梁項目。
阻力之處
一方面,亞洲國家有改善基礎設施的需求,希望通過吸引外資投資基礎設施來拉動經濟、創造就業,并為更好的境內外貿易條件鋪路;另一方面,中國有著大量的外匯儲備和過剩產能,有向外投資的需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能夠將二者相匹配,創造共贏,然而,阻力并不是不存在。
在李巍看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有可能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一道,成為中國通過外匯儲備在全球市場中擴大影響力的金融力量。而王義桅認為,亞洲一些國家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多少會存在顧慮。“主要是擔心美國的反應。如果中國和亞洲各國互聯互通,又投了很多錢,這些國家就會擔心對中國過于依賴。在操作層面,中國怎么控股?會不會把持住其經濟命脈?這些國家可能會希望把美國也拉進來。”
至于這一設想何時能進入實施階段,王義桅表示,菲律賓等南亞國家還在等待美國的反應,有些現在支持的國家可能會左右搖擺。“美國肯定注意到中國這么做會增加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與美國市場和美國霸權體系脫鉤,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會受到挑戰。”
拋開地緣政治因素,國家間不同的利益訴求也可能成為掣肘。“中國最強的方面是公路、橋梁、高鐵,這樣的投資對這些國家都是有好處的,當然,一些國家也有一些顧慮。如果全方位采用了中國的技術,就可能被中國實行技術壟斷。”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許京表示,“我從此前的一些實際案例中了解到,其他國家更希望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拉動就業,這一度與中國傳統的勞務輸出產生沖突。這些國家希望中國的投資使用當地建材,雇傭當地勞工,而中國的勞務輸出一直是存在的,而且中國勞工的技能超過當地勞工,中國對東南亞的投資不僅投錢,也輸出產能。這就需要中國企業多考慮些當地的意愿,路修到哪,當地老百姓就可以參與到哪,這樣可能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