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收入不可能再支撐房價高漲 需警惕房價失控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的中秋節前后,北京、昆明、南京等地舉辦了房展會,從報道來看,這些房展會都異常火爆。在南京房展會現場出現了不少怪象,比如有人“溜螃蟹”以抗議高房價。此外,還出現一些值得思考的怪…
今年的中秋節前后,北京、昆明、南京等地舉辦了房展會,從報道來看,這些房展會都異常火爆。在南京房展會現場出現了不少怪象,比如有人“溜螃蟹”以抗議高房價。此外,還出現一些值得思考的怪象:有人明明不缺房,也要跟風買一套;有人明明不能買,還在挖空心思弄資格,這類現象被稱為“中國式買房”。
要說“中國式買房”的怪象是今日才出現,顯然難以令人信服。有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從2003年中央將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算起,宏觀調控已經10年,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宏觀政策達到43次,而房價則上漲了10倍多。不管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土地財政推動、貨幣投放過多還是保障房太少,總之,宏觀調控沒有成功制約房價,所以很多開發商和購房人都預期房價繼續上漲。
因為預期房價還會繼續的上漲,那么,非剛需人群看到房展會異常火爆,就會加入到搶房大軍,即使有限購等政策限制非剛需人群買房,他們也會想方設法鉆政策漏洞。也就是說,“中國式買房”的罪魁禍首是房價上漲預期沒有被管住,曾經的投資投機讓一些人獲利,就會繼續幻想從投資房產中獲利。
從中國人均收入的水平來說,根本沒有可能支撐房價上漲,但現實是房價持續上漲。原因就在于,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這些人可以隨時買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收入者推動房價上漲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不合理。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我國人均收入不及發達國家十分之一,但一線城市房價卻超過了紐約和倫敦。
央行最新的數據顯示,到今年8月份,我國居民儲蓄余額已連續三個月突破43萬億元。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人均儲蓄最多的國家。假如有錢人不投資房產,恐怕今天的居民儲蓄余額遠遠不止43萬億元。
“中國式買房”也制造了“日光盤”等現象,從表面上看是中國人喜歡跟風、扎堆、搶購,深層的原因在于房價失控、收入不合理、投資無門。有專家稱“樓市盛極而衰其實并不遙遠”。但這樣的預言能否實現,何時實現,還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多年前就有類似預言,但遲遲沒有實現,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今天仍然在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最近在內地拋售410億元物業,輿論普遍的解讀是,此舉暗示樓市快要見頂。地產大腕王石最近在談到李嘉誠拋售三地資產時也指出,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李嘉誠拋售內地物業是不是樓市危機之前的信號,同樣也有待證實。希望有關方面把李嘉誠的舉動看成是一種預警,而參與“中國式買房”的購房人也該醒一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