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欲放松限購 折射地方與中央博弈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八九月間,三四線城市樓市傳聞不斷。近期浙江舟山傳出消息,當地的住房限購政策可能將被放松,更多的個人或家庭或將被賦予購房資格。此前安徽蕪湖、浙江溫州等地都有松動限…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八九月間,三四線城市樓市傳聞不斷。近期浙江舟山傳出消息,當地的住房限購政策可能將被放松,更多的個人或家庭或將被賦予購房資格。此前安徽蕪湖、浙江溫州等地都有松動限購政策的“小動作”出現。
樓市低迷,地方政府壓力大被認為是放松限購的重要原因,但住建部留給地方政府的政策余地非常有限,舟山新政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業內人士認為,樓市調控仍在等待一攬子長效機制,房產稅的第二輪試點或將指出方向。
舟山“踩線”?
據稱舟山樓市政策松動與財政收入下滑不無關系。
9月16日,浙江舟山傳出消息,房產限購政策有望放松。據媒體報道,政策調整之后,只要在2013年1月1日之后沒有購房的家庭或個人,都可以再購買一套住房。
截至目前,舟山的房地產“新政”還沒有正式下發文件。但據稱舟山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已有負責人員對外證實了此事。9月17日,又有舟山房管部門負責人出面解釋,稱樓市新政處在“前期調研”階段,一時眾說紛紜。
《中國經營報》記者9月16日就此事致電舟山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但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不清楚情況”。
記者就此事致電舟山當地9月15日開盤的一處樓盤售樓處咨詢,銷售人員稱:“只要2013年沒買過房子,之前就算在舟山有房產,現在也可以買。正式文件要過一段時間才會下來。”
銷售人員同時向記者表示,雖然限購政策有所放松,但貸款政策仍然不變。在舟山如果已有房產,辦第二套和第三套房產的貸款可能會遇到困難,如果是第三套房,很可能“貸不下來”。
舟山的限購政策始于2010年10月13日,舟山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見》,“限購令”從發布之日起,舟山開始實行住房限購政策,本市及市外戶籍一戶只能新購一套住房。
除了限購之外,舟山還在當時同時出臺了三套房貸暫停、實施差別化住房公積金信貸政策、差別化稅收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打出樓市調控“組合拳”。
截至目前,除放松限購政策外,舟山還沒有傳出其他政策變動。數據顯示,舟山7月財政總收入下滑了19.2%。有分析認為,樓市政策的松動傳言與財政收入下滑不無關系。
地方“小動作”不斷
在中央調控樓市的大氣候下,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表現出“不適感”,與國內城鎮化趨勢不無關系。
在傳出舟山放松限購政策前不久,安徽蕪湖也對樓市推出刺激政策,但相對溫和。
8月的蕪湖樓市“新政”提出,本科學歷買房可免契稅和2萬安家補貼、高校畢業生可申請保障房及租房補貼。
這是蕪湖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一項針對大學生人群的樓市新政。一位熟悉蕪湖當地市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蕪湖出臺這項政策,與當地的財政壓力不無關系,此舉有“保增長”的意味。
向來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浙江溫州更是提前放松了住宅限購政策。8月初,溫州宣布,2011年3月14日后已購買一套住宅的個人或家庭,還可以再購買一套住宅,名下沒有房產的個人或家庭可以連續購買兩套房產。
此前的溫州版限購令要求,2011年3月14日后購買房屋的家庭,不管名下有幾套房,也無論買后是否賣掉,都不能再購買房屋。如今溫州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房價明顯下跌的城市,樓市庫存也一直居高不下。
顯然,在中央調控樓市的大氣候下,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表現出更強烈的“不適感”,而這與國內城鎮化趨勢不無關系。
“勞動人口從中西部流動到東部。他們中的很多人不會在江蘇、浙江等省的中小城市停留,而是一路跑到上海。”8月中旬,中國改革基金會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上海一個房地產論壇上評論認為,城鎮化將對國內房地產行業格局產生影響。
南京一位港資參股的房地產開發商告訴記者,業內觀察認為,受中國“城鎮化”大趨勢的影響,人口有不斷向一二線城市流動的趨勢,因而北上廣深等地的房地產增長將持續下去。而在三四線城市,如果當地經濟缺乏其他發展動力,勞動人口不斷流出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將面臨很大壓力,仍然會設法刺激房地產。
9月,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2013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報告》顯示,8月份國房景氣指數小幅回落;房地產投資增速創2013年來新低,新開工面積增速放緩;商品房銷售高位繼續調整,價格增幅持續收窄;房企資金同比增幅回落顯著。
中央與地方博弈
短期來看,在房地產的態度上中央與地方還將存在博弈。
與地方不斷設法松動樓市調控政策的做法相背離的是,房產稅范圍擴大呼聲再起。多方消息顯示,房產稅或將很快啟動第二批試點,杭州是傳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城市。此前,房產稅政策只在上海、重慶試點,但對房價影響甚微。
一位上海房地產咨詢業內人士評論認為,地方政府微調樓市政策,首先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巨量的市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樓市的癥結在于供應問題,而二三線城市面臨的問題有所不同,因而會出現差異化政策。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總的來說,無論是房產稅還是限購政策,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采取的是逐步放權的態度,調控的大方向是中央政府將政策制定權逐步讓渡到地方,由地方政府處理。
但短期來看,在房地產的態度上中央與地方還將存在博弈。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分析,舟山新政被叫停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就目前傳出的信息看,舟山的變動力度過大,違背了住建部本地戶籍兩套,外地戶籍一套的限購基本要求,踩了政策紅線。”
在楊紅旭看來,住建部對政策底線短期內沒有放松的可能。由于目前三四線城市樓市普遍低迷,沒有哪一個城市更有理由得到特殊政策,一旦有了先例,其他城市或將效仿。
事實上,在樓市政策的制定上,中央留給地方的余地非常有限。在以往限購政策執行中,地方只有審核力度的控制權,比如對“假離婚”“補社保”的審核等。
值得指出的是,限購等“猛藥”執行至今,雖各方都在呼吁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但至今仍然沒有明朗。業內人士預測,在長效機制部署到位之前,限購政策就很難被取消。
上海一位民營房地產開發商告訴記者,從限購、房產稅到2013年的“國五條”,對開發商打擊最大的當屬限購,直接抑制了相當大一部分需求。而房產稅在執行上存在困難,影響微乎其微。
正因如此,楊紅旭認為,樓市調控需要的長效機制必將是一攬子方案。“從國外的經驗看,房產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房產稅一旦推行,地方政府會損失土地出讓金、承受經濟增速的短期下滑,但就長遠看,房產稅將會成為地方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