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地產用地閑置超萬公頃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土資源部官員昨日在全國土地利用動態巡查現場會上表示,將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制度,對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情況實行全程監管,防止土地閑置浪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引述國土部副部…
國土資源部官員昨日在全國土地利用動態巡查現場會上表示,將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制度,對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情況實行全程監管,防止土地閑置浪費。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引述國土部副部長胡存智的話稱,以一個中等面積省份為例,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就將近100萬畝,足夠這個省兩到三年的用地量,把這部分土地盤活可以有效緩解用地緊張的矛盾。但供地后的監管缺失,部門之間的責任不清,協作機制缺乏、信息不暢等工作格局,導致建設用地供地后監管扯皮、難以處置。
要確保節約集約用地,就必須確保土地能夠及時開發利用,就必須對建設用地供后開發利用進行全程監測監管。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制度就是通過建設項目跟蹤、信息現場公示、價款繳納提醒、開竣工預警提醒、開竣工申報、現場核查、閑置土地查處、建立誠信檔案等八項手段,對建設用地供后開發利用情況實行全程監管。
國土部進一步明確了閑置土地處置的相關要求,處置的每個環節都要錄入監管系統,閑置土地要向社會公開,并及時抄送金融監管等部門。
胡存智表示,為了解決信息不暢的問題,國土部2009年開始運行土地市場監測監管系統,目前基本實現全國覆蓋,統計全國土地供應和開發利用的情況,違法違規行為得到了及時排查。這些信息為準確掌握土地市場運行情況,判斷宏觀形勢和房地產調控形勢提供了重要參考。
國土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國閑置土地3.55萬公頃,其中房地產閑置土地1.07萬公頃,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五成。
胡存智說,國土部去年開始向社會公開三批大的房地產企業購地和大地塊的出讓情況。大企業、大地塊的開發社會影響大,信息公開能起到更好的促進和監督作用。
在三次公布的地塊中,都規定了開竣工日期。之所以要規定開工日期,主要是為了防止開發企業囤地